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吲哚衍生物的合成研究+文献综述(3)
1.2 ROCK参与的信号通路
ROCK主要存在于细胞浆,调整细胞骨架成分运动;除此以外在细胞核也有分布,这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 7 ] 。ROCK的活性受细胞外信号和某些胞浆蛋白的调节[ 8 ] 。细胞外的某些激动剂(如α受体激动剂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G2蛋白偶联受体后,一方面通过某些机制使胞浆内的钙离子升高,通过钙依赖途径促进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实现骨架蛋白的收缩;另一方面, G2蛋白偶联受体还可以将Rho蛋白,主要是Rho A,活化成Rho2GTP,通过后者与ROCK的Rho蛋白结合域结合,暴露ROCK的催化活性中心将ROCK激活,同时发生定向转位与MLC靠近。ROCK的激活本身可以将MLC磷酸化而发生肌丝收缩作用, 同时也能将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LCP)磷酸化,从而使MLCP失活,阻止了磷酸化的MLC脱磷酸失活,间接促进MLC磷酸化而促进肌丝收缩(图3) 。ROCK参与MLC的磷酸化调控是ROCK信号通路的经典途径,此外还参与其他细胞运动的信号通路调节。
1.3 ROCK活性的调节机制
静息状态下的ROCK没有酶活性,因为ROCK的激酶活性存在一种自我抑制机制,即ROCK的RBD, PHD和CRD等结构域能通过一种返折机制将ROCK的催化活性中心覆盖,使其不能与ATP及其下游底物大分子多肽/蛋白结合。ROCK的活性调节机制参见图4[ 9 ] 。在生理条件下, Rho 蛋白(特别是Rho A ) 与ROCK的RBD 结合后,改变了ROCK的空间结构,活性中心暴露从而表现催化活性,而Rho E也可以与Rho蛋白结合结构域结合,但不能暴露ROCK的活性中心,可以阻碍Rho A 与其结合,对ROCK活性起到抑制作用[ 10 ] 。除此以外,其他物质,如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 acid,AA)也能与ROCK的PHD结合,同样能通过变构效应暴露ROCK的CD。另外,参与细胞凋亡的caspase22, 3 也能将ROCK(ROCK I)的返折部分水解,将ROCK降解成只含有CD的ROCK,表现出持久的激酶活性[ 11 ] ,甚至有人证实细胞凋亡产生的凋亡小泡是ROCK激活所致。粒酶B ( granzyme B ) 也能将ROCK活化, 机制与caspase相似[ 12 ] 。肉毒杆菌C3 外酵素(Clostridiumbotulinum C3 exoenzyme)能将Rho2GTP转化成Rho2GDT,从而抑制了Rho2GTP与ROCK的RBD结合,也产生ROCK 抑制作用[ 13 ] 。而溶血磷脂酸( lysophosphatidic acid,LPA)能通过激活Rho A转而激活ROCK[ 2 ] 。已知经典的ROCK抑制剂如Y227632和法苏地尔均能直接与ROCK2CD结合,抑制酶的活性[ 9 ] 。ROCK2CD也是目前小分子ROCK抑制剂的作用区。
1.4 ROCK的底物
ROCK的经典底物是MLC和MLCP,也是最早发现的天然底物。由于这两个蛋白都是参与细胞运动的主要蛋白质分子,因而也认为ROCK是调节细胞运动的重要激酶之一。ROCK属于苏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底物的部位一般都是苏氨酸或丝氨酸, 所以常称之为Rho2associated coiled2coilforming p rotein serine / threonine kinase,以区别于酪氨酸激酶(p rotein tyrosine kinase, PTK) 。尽管如此,ROCK偶尔也能将底物中的酪氨酸进行磷酸化。目前已发现的ROCK底物至少有25种,其ROCK的磷酸化位点和主要作用参见表1。
1.5 ROCK激活的生物效应
多种细胞均表达ROCK, ROCK激活后的直接作用是导致细胞骨架收缩。对于不同的细胞可能产生不同的效应,常见组织细胞的ROCK激活效应参见表2。
1.6 ROCK及ROCK抑制剂与疾病
由于ROCK对细胞骨架活动的调节如此重要,ROCK的高表达和ROCK的过度激活均可导致疾病,因而参与了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目前尚未发现ROCK低表达或活性不足所导致的疾病。
1.6. 1 心血管疾病
ROCK抑制剂Y227632、法苏地尔、羟基法苏地尔( hydroxy2fasudil)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抗高血压等; ROCK也参与了男性性活动的神经血管反应, ROCK抑制剂能改善男性功能障碍( erectile dysfunction) 。
1.6. 2 神经系统疾病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TFA促进的分子内环化反应的研究
下一篇:
新型工业铜萃取剂的分子设计与合成研究
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多肽的化学合成与生物表达
新药尼拉帕尼分析方法的研究
柴胡舒肝散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农户参加新农保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桑叶咀嚼片的研制及其1...
常州市溧阳社渚中学初中...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