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要II
Abstract.III
目录IV
图清单..V
表清单..V
1引言6
2材料与方法6
2.1材料6
2.2方法7
3结果与分析..8
3.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8
3.2临床症状.9
3.3病理解剖.9
3.4实验室检测结果..10
3.5治疗方案..11
3.6治疗结果与分析..12
4讨论.12
4.1病因分析..12
4.2疾病的预防.12
4.3治疗体会..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1引言犬细小病毒是在 1978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学者在患有肠炎的狗的粪便中分离得到的。随后,各个国家也发现了该病毒并开始对此进行研究。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犬细小病毒的阳性血清最早可以追溯到 1974 年。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可以追溯到 1978 年[1]。犬细小病毒可以分为犬细小病毒和犬极细小病毒。为了加以区分,将他们分别称为 CPV-2 与 CPV-1,其中 CPV2 在我国南方地区流行[2-3]。虽然两种都为犬细小病毒但它们在治病性和抗原性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临诊上,CPV-2 有两个表现类型:心肌炎型和肠炎型。目前患病犬一般变现为肠炎型。且它们的临床症状不同。肠炎型以呕吐、拉稀 便血为主。心急炎型的一般伴有肠炎型的症状。对此,在治疗该疾病的同时要注意观察诊断,做出细致的判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的提高,宠物犬患病现象增多,特别是犬细小病毒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宠物犬、军犬、导盲犬的养殖数量大幅度的增加,犬细小病毒的感染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了危害养犬业重大的疫情之一,这就给畜牧、兽医工作人们带来了新的课题:搞好宠物犬疫病的防治[4-5]。其中犬细小病毒病就是对宠物养殖危害较深的一种,是犬类动物四大死亡率高的疾病。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犬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不同的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以幼龄犬多发,病情比较重[6]。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的发生不分年龄、品种、性别且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在冬季的患病率略高与其他季节,其特点是出血性肠炎和化脓性心肌炎,传播速度快。在我国,梁士哲等[7]于在 1982 年首次报道了类似犬细小病毒感染性肠炎,1983 年徐汉坤等[8]证实有本病的流行。为了了解徐州地区犬细小病毒的发病情况本研究通过对其流行病学进行调查、 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并对患病犬诊断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以期对犬细小病毒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