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3.2.1 单因素实验操作步骤 13

3.2.2 单因素实验结果 13

3.2.3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15

3.3 响应面法优化实验 18

3.3.1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实验操作步骤 18

3.3.2 响应面法优化实验结果 20

3.3.3 响应面法优化实验结果分析 20

3.4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提取较优条件的预测 23

3.4.1预测实验结果 23

3.4.2预测实验结果分析 23

4  结论与展望 24

4.1 结论 24

4.2 展望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7

文献综述

1.1 枇杷叶的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枇杷叶

别名:巴叶、芦桔叶

英文名称:Eriobotryae folium

阿拉伯语: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

  主要分布范围:中南及甘肃、江苏、安徽、浙江、贵州、云南等地。

  枇杷叶特征:枇杷叶为蔷薇(Rosaceae)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刚刚长出的幼叶是雪白色的,然后会逐渐转为绿白色,成熟时呈浓绿色。随着叶片的长大、叶面茸毛逐渐脱落,但叶背的节茸毛会长期保留。因品种、长的时期、水还有树的形态的不同,枇杷叶片的大小及形状会有很大的差异。同一品种叶片的差异,主要是由叶基在芽内的分化程度及生长期的气温不同引起的。

  药材特征:枇杷叶的干燥叶是长圆形或者是倒钟形,长12~30 cm,宽4~9cm。上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为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有黄色绒毛,下表面显著突起的是主脉;枇杷叶的干燥叶较脆,易折断;无臭、微苦。 

1.2 枇杷叶主要成分

  枇杷叶所含的化学成分多样,主要有三萜酸类、挥发油类、倍半萜类、黄酮类、多酚类以及其他等化学成分。

1.2.1 三萜酸类

  枇杷叶中所含的三萜酸类化合物有很多种,其中以齐墩果酸类、熊果酸类、乌苏酸烷型五环三萜类为多。

 (1)齐墩果酸类: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2)、马斯里酸甲酯(methyl maslinate)(3)。

 表1 齐墩果酸类物质

No. R1 R2 Ref.

1 H H 1

2 OH H 1

3 OH CH3 1

   (2)熊果酸类:熊果酸(ursolic acid)(4)、3β,6α,19α-三羟基熊果酸(5)、2α-羟基熊果(2α-hydroxyursolic acid)(6)、坡模酸(pomolic acid)(7) 、蔷薇酸(euscaphic acid)(8)。 

表2 熊果酸类物质

No. R1 R2 R3 R4 R5

上一篇:新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于铜离子的检测
下一篇:功能化异喹啉的合成化研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