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2 生物素 3

  1。2。1 生物素简介 3

  1。2。2 生物素合成进展 4

   1。3 同源建模与分子对接技术 5

  1。3。1 同源建模 5

      1。3。2分子对接 5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6

2  实验原理和实验流程 7

 2。1 实验原理 7

  2。1。1酶催化法合成手性中间体 7

  2。1。2 同源建模的原理 7

3  试验方法与材料 9

 3。1 实验材料 9

  3。1。1 微生物 9

  3。1。2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9

3。2 试验方法 10

  3。2。1 菌体活化 10

  3。2。2 含酯酶EstSIT01基因的重组菌的培养 10

  3。2。3 OD值的测定 10

  3。2。4 酶活测定方法 10

  3。2。5单因素实验方法和步骤 11

3。3 同源建模 11

  3。3。1研究方法及步骤 12

   3。3。1。1酯酶EstSIT01的催化中心 12

   3。3。1。2 酯酶EstSIT01的同源建模 12

   3。3。1。3酯酶EstSIT01分子对接 12

4  实验结果和讨论 13

 4。1 发酵优化 13

  4。1。1碳源和碳源浓度优化 13

  4。1。2 氮源和氮源浓度 14

  4。1。3  金属离子和离子浓度 15

  4。1。4 诱导剂加入时间和诱导浓度 16

 4。2 分子模拟 18

  4。2。1 同源建模 18

  4。2。2 分子对接 19

5  全文总结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1研究背景

1。1 酯酶

1。1。1 酯酶的简介

   近年来,由于稳定性好、选择性好,酯酶已被广泛研究并用于手性化合物的制备[1-5]。酯酶和脂肪酶通常被称为脂肪族酶,其分别催化趋向于短链酯不同链长度的酯的水解,而后者对于长链脂质也是活性的[6]。

   酯酶广泛地位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生物体内的水解酶,广泛的酯酶,包括羧基酯酶,硫酯酶和磷脂酶。 许多酯酶通常具有α/β水解酶折叠结构:8个位于结构的中心由周围的α-螺旋折叠,传统的催化三联体(丝氨酸 - 组氨酸 -天冬氨酸/谷氨酸)被疏水口袋包围[7]。动植物体内的酯酶获取困难、生产成本高并且价格昂贵,无法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所以工业应用的酯酶一般来自于微生物,如假丝酵母,假单胞菌和黑曲霉类等[8]。文献综述

上一篇:毛细管电泳分析中药成分及其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下一篇: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子模拟及其固定化研究NH2-SBA-15

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多肽的化学合成与生物表达

新药尼拉帕尼分析方法的研究

柴胡舒肝散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农户参加新农保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桑叶咀嚼片的研制及其1...

常州市溧阳社渚中学初中...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