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基于8051单片机的I2C和SPI总线仿真(6)
1.2 课题国内外现状
现今,在低端数字通信应用领域,我们随处可见I2C (Inter-Integrated Circuit) 和 SPI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身影。原因是这两种通信协议非常适合近距离低速芯片间通信。Philips(for I2C)和Motorola(for SPI) 出于不同背景和市场需求制定了这两种标准通信协议。
SPI总线,全称是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译为串行外围接口。最开始提出这个构想的是摩托罗拉公司。由于SPI总线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集成电路飞速发展的近几年用途非常广泛。SPI总线多应用于主机与外围设备,如LCD显示模块、FLASH RAM、TTL移位寄存器、E2PROM存储器、A/D转换器、数据输入输出设备、实时时钟等。现在SPI总线在网络控制器、车身控制器、无线局域网络等也有涉足。
前些年电子科技技术尚不发达时,大部分计算机的处理器都不集成SPI总线接口芯片,当想要与集成了SPI总线接口的器件进行信息互通时,电路工程师就只能借助于软件来实现。然而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器内部都会集成SPI总线接口电路,方便多个器件间实现信息交换 。此举是开拓和发展SPI总线协议的重要举措,不仅很大程度上开拓了SPI总线的运用范围,更是使越来越多的科技领域可以借助其优势得以发展 。SPI总线有、软硬件两种实现方式,两种方法各有特点。硬件实现方式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缺点是缺少灵活度。软件实现方式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速度不如硬件实现方式快。
20世纪80年代,飞利浦半导体公司(现在改名为恩智普)也研发了一种串行总线,即I2C总线,
英文
全称是Inter Integrated Circuit。它对外只有两根线,即串行数据线(SDA)和串行时钟线(SCL),并且串行数据线是一个双向口,可以进行数据双向传输,这种设计理念解决了数字控制电路中的难题。最初研发I2C总线是为了视频和音频领域。I2C总线的首个总线规范Version 1.0在1992第一次公诸于世,而且可以在超过百余种不同的集成电路上实现。当时,I2C总线就已经获得专利,并上升为一种国际认可的标准,超过五十家半导体企业对I2C总线协议发出许可。即使如此,第一版的总线协议在工作电压和速度方面仍需要加强,这样才能适用于更多的场合。于是吹冰年后飞利浦半导体公司又推出了新的版本Version 2.0,这个版本对I2C总线的诸多方面的功能和性能都加以拓展和改善。科技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I2C总线的功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在2001年第三个版本的I2C总线协议应运而生,并且2.1版本具有向下的兼容性。I2C总线协议有一个极大优势,就是使用此总线标准的control bus能够不受ESD(静电释放干扰)和EMI(电磁干扰)。 随着I2C总线协议不断完善与发展,飞利浦半导体公司也在不断推出多种与I2C总线兼容的外围器件,如今器件的种类已达一百五十余种,既涵盖TTL器件也包括CMOS器件。现如今,I2C总线几乎被世界上全部大型的IC生产厂家广泛使用,这其中包括XICOR、AD、思科微电子、英飞凌科技、英特尔、美信、爱特梅尔、德州仪器等等,有超过五十家生产厂商已经获得飞利浦公司的授权。
I2C总线的应用领域也从一开始的视频音频领域向通讯电子产品、服务器管理、工业电子产品以及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扩展,甚至在无线传感、航空航天等领域也有新的进展,并且几乎全部的ARM处理器和单片机中都有它的接口模块。
对于这两种串行总线,都可以利用其串行扩展技术对处理器进行端口的扩展。这两种总线都有一根串行时钟线,在数据线上两者有所不同。SPI总线接口有两根数据线,一根用于数据的输入,另一根用于数据的输出;I2C总线对外只有一根数据线,但在接口芯片内部这根数据线被分成SDA_in和SDA_out两根线,它是通过一个三态门或者MOS管的栅漏两端来实现的。SPI总线采用硬件寻址方式,通过主从设备间的片选信号线实现通信对象的选择,这种方式有一个弊端,就是随着外设数量的增多,片选信号线的根数也要增加;而I2C总线没有片选信号线,它是采用软件寻址,因I2C总线使用七位地址格式,所以I2C总线的寻址空间可达27-1,即127个单元。综上所述,在对系统进行外设扩展方面,只有两根线的I2C总线具有很大优势,如下图1.1所示
共7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篇:
聚合反应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梯形图程序
下一篇:
51单片机交通数据采集器设计
基于Kinect手势识别的遥操...
基于51单片机自动门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STC89C52单片机智能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STC89C52单片机盲人用时钟的设计+电路图+程序
粉料称重装置的单片机控...
基于TI-DSP平台的电力电子测控平台设计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集员滤波问题的研究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