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AT89S52单片机智能除湿器控制系统的设计(3)
方案一:选择HS1101湿度传感器采集空气湿度信号,HS1101是电容式湿度传感器,能够采集实时湿度并输出模拟信号,适用于线性电压输出和频率输出两种电路。可测量相对湿度范围在0%~100%RH之间;其测量误差在±2.0%RH内。
方案二: 选用SHT11作为湿度检测元件。SHT11是瑞士Scnsirion公司推出的一款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具有高度集成、测量精确度高、封装尺寸小、可靠性高等优点。全量程标定,两线数字输出;湿度测量范围:0%~100%RH;湿度测量精度为±3.0%RH;低功耗 80μW。
经上述分析,方案一虽然精度较高,但是需要进行模数转换,较为复杂。方案二精度较方案一稍逊,但是完全能够满足设计需求,且性能更好。故选择方案二,选择SHT11湿度传感器采集空气湿度信号。
SHT11简介
SHT11将湿度感测、温度感测、信号放大、A/D转换等功能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其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SHT11内部结构
该芯片包含一个电容性湿度敏感元件和一个温度敏感元件,分别将湿度和温度转换成电信号,产生的微弱电信号首先进入信号放大器进行放大处理;然后进入一个14位的A/D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最后经过二线串行数字接口输出数字信号。传感器芯片SHT11采用二线串行数字接口与微处理器进行
通信
,所以硬件接口设计简单;DATA接线时需要外接上拉电阻,时钟线SCK用于微处理器和SHT11之间的通信同步,由于接口包含了完全静态逻辑,所以对SCK最低频率没有要求[7]。
2.3 显示器选择
LCD显示器分为字段和字符显示两种。其中字段显示与LED相似,只要将对应的信号送到相应的管脚就能实现显示。字符显示则是根据需要显示基本字符。与传统的LED数码管显示器件相比,LCD液晶显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且不需外加驱动电路。现在LCD液晶显示已经成为单片机应用设计中最常用的显示器件了[8]。
LCD1602显示器的引脚如图4所示。
图4 LCD1602液晶显示器
其引脚功能如下:
RS:数据和指令选择控制端,RS=0命令状态;RS=1数据
R/W:读写控制线,R/W=0写操作;R/W=1读操作
A:背光控制正电源
K:背光控制地
E:数据读写操作控制位,E线向LCD模块发送一个脉冲,LCD模块与单片机间将进行一次数据交换
DB0~DB7:数据线,用8位连接,也可以只用高4位连接,节约单片机资源。
VDD:电源端
VEE:亮度控制端(1-5V) VSS:接地端
3. 硬件电路设计
3.1 时钟电路
单片机运行的时间基准需由时钟电路提供,在AT89S52的XTAL1和XYAL2两引脚间接一只晶振及两个电容即可作为单片机的时钟电路,电路中的两个电容器对振荡频率有微调作用,电容取30pF,晶振选择12MHz。系统时钟电路如图5所示。
图5 系统时钟电路
3.2 复位电路
AT89S52的RST管脚是个外部复位信号输入口。复位信号是高电平有效,在RST端输入高电平时实现复位和初始化。在振荡器运行的情况下,要实现复位操作,必须使RST引脚保持大于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CPU在第二个周期内执行内部复位操作,以后每一个周期重复一次,直至RST端电平变低。复位器件不产生ALE及PSEN信号。当RST引脚返回低电平后,CPU从0地址开始执行程序。本设计采用手动按键复位电路,当按键REST按下时,系统复位。复位电路如图6所示。
图6 系统复位电路
3.3 湿度采样电路
采用SHT11湿度传感器采集湿度信号,采用二线串行数字接口与微处理器进行通信。接线如图7所示。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
ST89C52单片机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倒车雷达设计
下一篇:
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数据分析
单片机数字红外测距系统设计+电路图+程序
动车组滚动轴承FCM智能诊断研究
基于51单片机自动门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STC89C52单片机智能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STC89C52单片机盲人用时钟的设计+电路图+程序
动车组滚动轴承SVM智能诊断研究
粉料称重装置的单片机控...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