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氯硫酰为氯化剂时[8],以3,5-二甲酚为原料、四氯化碳为溶剂合成对氯间二甲酚。文献结果表明,当二硫酰氯与3, 5-二甲酚的摩尔比为1.00 : 1.00时,反应时间为5 h,反应收率可达82.57%。这其中使用了昂贵的氯化剂,原子的有效利用率仅为26.3%,生产成本较高,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且反应有副反应发生,产生等摩尔的HCl和SO2废气。

有人采用氧氯化体系[9, 10],对4-氯-3,5-二甲酚的生产新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如吴飞等人通过筛选氧化剂体系,考察了不同氧化剂如氧气、空气和双氧水等对氧化氯化反应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氧气为合适的氧化剂。考察氧气作为氧化剂时,不同工艺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催化剂、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优化了各种工艺参数。最后,对氧化氯化反应机理、影响反应的动力学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反应中需使用3,5-二甲基苯酚重量20%的氯化铜当催化剂,反应温度在95℃,对后处理不利,也不利于成本和能耗降低。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选择合适的氯化剂及反应条件合成4-氯-3,5-二甲酚。

上一篇:STC89C52单片机电子密码锁设计+程序
下一篇:TTS中文语音识别的调度模拟系统技术研究

燃气室状加热炉设计

VHDL+FPGA的万年历设计

比率分析法在企业财务管...

铝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

城乡交通一体化—以吉林市为例

Pscad中压固态开关设计

TMS320汽车尾门电动控制器设计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