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电流法”需要借助馈线终端装置(FTU)或故障指示器(FPI)定位故障区段。以图2-1所示的手拉手环网馈线自动化(FA)系统为例,在线路出现短路故障时,FTU检测到过电流现象并上报至FA控制的主站。主站分析故障的信息,确定故障区段。在故障发生了,隔离出故障的区段,保证非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

“过电流法”原理是很简单的,且判定相对准确,同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FPI在故障定位的实现上与FTU相同,其测量方式分为直接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测量电磁场)两种。采用非接触式测量[4]监测故障具有天然的现场优势,而测量装置的灵敏度是本测量方式的关键所在。文献综述

2)故障测距法

对于乡镇的配电网,它的供电距离相对城市来说是比较长的,从而采用故障测距的定位方法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减轻寻线的负担。

阻抗法[5,6]是利用在发生故障时测到的电压和电流求取出故障回路的阻抗,根据故障回路阻抗与故障距离成正比的原理,从而据此定位故障。阻抗法的特点是原理简单,投资少,但配电网结构复杂,分支线、混合线路较多,且负荷影响较大,所以阻抗法不能简单的用于测距的直接计算,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常常作为辅助的测距方法,结合“S注入法”计算故障距离或配合行波法确定故障距离[7]。

奥地利采用的是将馈线提前分段,利用标准的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对各段线路进行离线短路计算[8]。当故障发生时,远端继电器测量出故障的电抗并上报主站,与短路计算得到的故障阻抗对比判断出故障区段。这种故障定位的方法在故障发生时仅仅需要作出对比判断,非常简单,还节省了计算时间,且准确率高,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电流对比法:为克服阻抗法对负荷影响考虑不足的缺点,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8],在计算中考虑实时采集的负荷电流,通过电流对比定位故障区段。该方法对自动化的程度要求较高,它是借助各条线路上的故障电流与各点测量上报的故障电流进行对比,判断故障位置。此方法将各监测点的故障信息与SCADA等系统监测的负荷电流等电网运行信息综合运用,故障判断更为准确,在芬兰实际运行的效果良好,但是由于仅以电流作为判定的依据,定位精度受故障电阻影响是比较大的,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上一篇:AT89C51单片机红外家庭防盗报警器设计+程序+电路图
下一篇:智能配电网故障定位的新方法

动车组滚动轴承FCM智能诊断研究

基于51单片机自动门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STC89C52单片机智能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动车组滚动轴承SVM智能诊断研究

MATLAB动车组滚动轴承RBF智能诊断研究

Arduino的家居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程序+电路图

LABVIEW+AT89C51单片机智能药箱系统设计+源代码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