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硬件特性    2
1.3    基本结构    2
1.4    应用范围    3
1.4.1    智能仪器    4
1.4.2    工业控制    4
1.4.3    家用电器    4
1.4.4    网络通信    4
1.4.5    设备领域    4
1.4.6    模块化系统    4
1.4.7    汽车电子    5
2    JH7A检查仪微机接口硬件介绍    6
2.1    74HC165寄存器    6
2.1.1    简要说明    6
2.1.2    引出端符号    6
2.1.3    逻辑及封装图    7
2.1.4    真值表    8
2.2    TLC1549IP AD转换    9
2.2.1    描述    9
2.3    AD620B放大器    11
2.4    MAX232 芯片    13
2.4.1    主要特点:    14
2.5    RA8803 LCD控制器    15
2.5.1    简介    15
2.5.2    特性    16
2.6    78L05三端稳压电源调整器    18
2.6.1    概述:    18
2.6.2    主要特点:    18
2.6.3    应用    19
2.6.4    封装脚位图:    20
2.7    ULN2003    20
2.7.1    ULN2003特点    21
2.7.2    ULN2003作用    21
2.7.3    UN2003引脚    21
2.8    OCMJ15X20D中文液晶显示    22
3    系统硬件设计    23
3.1    供电电压转换电路    23
3.2    键盘输入电路和自检电路    23
3.3    A/D转换电路    25
3.4    驱动电路    26
3.5    MAX232串行通信接口    26
3.6    CPU    26
3.7    液晶显示    27
4    系统软件设计    28
4.1    软件编程语言的选择    28
4.1.1    优点    28
4.2    本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28
4.2.1    主程序    28
4.2.2    自检子程序    29
4.2.3    按键子程序    29
4.2.4    运放子程序    30
5    总结    31
致谢    32
参考文献    33
附录    34
1     绪论
单片机诞生于1971年,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早期的SCM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31,此后在803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MCU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提高。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
上一篇:STC12C单片机基于超声波检测的自动越障小车系统设计
下一篇: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控制系统设计仿真

DSP+ARM的电能质量监测仪...

DSP+ARM电能质量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

STC89C52单片机雾霾检测仪系统设计+电路图

AT89C51单片机的心率测试仪的设计+电路图+程序

AT89C51单片机便携式多参数...

STC89C52单片机自行车的测速...

AT89S52单片机的矿井瓦斯浓...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