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一段向前推进。

2。主放电阶段 当下行先导接近地面时,会从地面较突出的部分发出 向上的迎面先导,当迎面先导和下行先导相遇时,便产生 强烈的“中和”过程,引起极大的电流,这就是雷电的主 放电阶段,伴随出现闪电和雷鸣现象。主放电阶段的特点

是:主放电存在的时间极短,约 50~100μs;电流极大,可

达数十乃至数百千安。

3。余晖阶段 主放电过程结束后,然后,云中残余电荷经主放电通 道流向大地,这一阶段称为余晖阶段。由于云中的电阻较 大,电流不大(约数百安),持续时间较长,约 0。15~0。15s。 云中的多余电荷主要是在这一阶段泄入大地的。

雷电放电的发展过程和雷电流的波形如图 2-1 所示。

20,000μ s 1000μ s 1000μ s

时间

图 2-1 雷电放电的发展过程和雷电流的波形

2。2 雷电相关参数

2。2。1 雷暴日与雷暴小时

雷暴日是一年中有雷电的日数。雷暴小时是一年中有雷电的小时数。一天或一小时内 只要听到雷声,就记为一个雷暴日或雷暴小时。据统计,每一个雷暴日折合为 3 个雷暴小

时。由于不同年份的雷暴日数变化较大,所以要采用多年平均值——年平均雷暴日��。我

国各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见表 2-2。

表 2-2 我国各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

地区 年平均雷暴日 地区 年平均雷暴日

西北地区 20 以下 长江以南北纬230线以北 40~80

东北地区 30 左右 长江以南北纬230线以南 80 以上

华北和中部地区 40~45 海南岛 120~130

根据雷电活动的频度和雷害的严重程度,我国规定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足 15 日的地区

为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超过 40 日的地区为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超过 90 日的地区及雷 害特别严重的地区为强雷区 [4]。

2。2。2 地面落雷密度

雷暴日或雷暴小时虽反映出该地区雷电活动的频度,但并没有区分雷云之间的放电与 雷云对地的放电。只有落地雷才可能产生危害电力系统的过电压,因此需要引入地面落雷

密度γ这个参数,它表示每平方千米每雷暴日的地面受到的平均落雷次数。γ值与年平均雷 暴日数T�有关。一般��较大的地区,其γ值也较大。

地面落雷密度为

γ=0。023�0。3, (2-1)

对��=40 的地区,取值γ=0。07。

2。2。3 雷电流的幅值

雷电流是指雷击于低接地阻抗的物体时流过该物体的电流,近似等于传播下来的电流

入射波的 2 倍。雷电流的幅值�

上一篇:考虑SVC静态模型的无功优化算法研究
下一篇: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电磁耦合能量传输电路设计+电路图

高压电力线路茬线视频监...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线路故...

輸配电线路防盐雾腐蚀的探讨【1315字】

輸电线路设计應注意的问题【1212字】

论电力輸配电线路的运行...

电力网輸配电线路绝缘子...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