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W-Cu复合材料的激光熔覆快速成形及其性能研究(2)
3.1.4 致密度 20
3.1.5 显微硬度 .. 21
3.1.6 本节结论 .. 21
3.2 Ni 对W-Cu熔覆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 22
3.2.1 微观结构 .. 22
3.2.2 截面元素分布 22
3.2.3 相组成 25
3.2.4 致密度 26
3.2.5 显微硬度 .. 26
3.2.6 本节结论 .. 27
3.3 Co 对W-Cu 熔覆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 27
3.3.1 微观结构 .. 27
3.3.2 截面元素分布 28
3.3.3 相组成 30
3.3.4 致密度 31
3.3.5 显微硬度 .. 31
3.3.6 本节结论 .. 32
结 论 33
致 谢 34
参考
文献
.. 35
1 引言
W-Cu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假合金[1],融合了 W 和Cu 各自的性能优点,具有高密度、高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2,3]。且 W 和Cu的含量不同时,合金的性能也不同。此外,W-Cu复合材料还具备了一些单组分所不具备的性能,例如自冷却效应——这是由于高温时 Cu相的蒸发带走部分热量,从而使合金温度下降。 W-Cu 材料多用作电极材料、电触头、药型罩[4]等。其常规制备方法主要有熔渗法和直接烧结法,均属于传统的粉末冶金方法。使用传统的粉末冶金方法可以获得致密的结构,却需要特制的专用工具,价格昂贵[5],不适合复杂形状零件的制造。且用熔渗法制备零件时铜组分的含量不能大于 30%。而将激光熔覆与快速原型技术相结合的激光立体成形技术,基于增材制造的原理,兼具零件制造和修复的功能,由于其显著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该制备方法中产生的翘曲变形,剥离,尤其是球化现象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故限制了其被大范围地推广应用于各行各业。
1.1 W-Cu复合材料
1.1.1 W-Cu 复合材料的性能
表1.1中为W 和Cu 的主要
物理
性能的对比,可以看出,W-Cu 复合材料高密度、高强度
和低热膨胀系数的特性得益于 W 组分,而 Cu组分则保证了其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另外,W-Cu材料还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和吸波性[6]。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得其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重负荷
电触头、电弧电阻的电极、微电子设备中的电子封装材料以及高密度集成电路的散热器材料表1.1 钨铜主要物理性能对比[2]
性能 钨/W 铜/Cu
密度ρ/g·cm-3
19.32 8.96
熔点 Tm/℃ 3387 1083
屈服强度σs/MPa 550 120
热导率λ/W(m·K)-1
174 403
热膨胀系数ɑ/10-3
·℃-1
4.5 16.6
热容C/J·(kg·℃)-1
136 385
弹性模量E/GPa 411 145
泊松密度v 0.28 0.34 1.1.2 W-Cu 复合材料的传统制备方法
由表 1.1 列出的数据中可以看到,Tm(W)=3387℃,Tm(Cu)=1083℃,两者差异非常
大。因此,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只能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 W-Cu 复合材料。图1.1
列出了粉末冶金技术制备 W-Cu复合材料的不同方法。 熔渗法中,高熔点组分作为骨架金属,决定产品整体形状;低熔点组分作为粘接剂,填
充到骨架当中。例如,在熔渗法制备 W-Cu复合材料过程中,先将部分 W 粉预压烧结得到多
孔 W 骨架,再将Cu熔化后经毛细管力渗入 W 骨架。熔渗法又可根据预烧结粉末的成分细分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氮化硼负载金属颗粒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
球形金属粉末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
造纸白泥环保滤料的性能...
陶粒的结构性能和陶粒轻混凝土研究
应变量对高压切变复合管...
LabVIEW熔池图像的数据库存...
金属界面有机分子吸附结构和稳定性的调控
钛合金表面含ZnO的复合陶瓷膜的制备工艺研究
Cu2O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