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2 Bi2FeCrO6 双层钙钛矿晶包结构示意图[10]。图中绿色为 Bi 原子;蓝色部分为 Fe 原子;红色部分

为氧原子;黄色部分为 Cr 原子

1。2  阻变效应及其产生原理

1。2。1 阻变效应

阻变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通过改变极化方向实现薄膜高电阻和低电阻之间的相互转变。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第 3  页

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单极型(对称型)和双极型。当高低阻态转变不取决于电压和电流信号 的方向时,即为单极型,且从高阻态变为低阻态有一个阈值电压[11]。如下图 1。3a 所示。而对 于双极型阻变,当外电压从 0 开始加时,材料首先呈现高阻态,当电压加到超过一定阈值, 并加反向电压时,才转变为低阻态。即双极型阻变与所加电压的极性有关,示意图如下 1。3b。来*自-优=尔,论:文+网www.chuibin.com

图 1。3  单极型和双极型阻变示意图[12]。 (a)(b)两个图分别为单极型阻变的 I-V 曲线和双极型阻变的 I-V

1。2。2 阻变产生的微观机理

这里先介绍由一层铁电薄膜层和两侧的金属电极层构成的 Sandwich 结构。铁电极化会对 薄膜中电子输运性质产生影响。在界面的极化电荷的不完全屏蔽将导致电位分布的扭曲,即 出现两边势垒的不对称。其平均势垒高度依赖着极化的方向。这种不完全屏蔽将在铁电体和 电极界面产生额外的静电势,我们考虑在铁电薄膜两侧有 M1 和 M2 两种金属电极,并且左界 面比右边界面有更有效的电荷屏蔽能力,屏蔽长度越大,则界面的额外静电势就越大。假设 原来的电势分布为以矩形,铁电薄膜的极化电荷效应使得电势分布出现倾斜。当 P 反转时,

电势分布的倾斜方向也发生反转。这就导致当 P 指向左边时的平均势垒高度比指向右边更高。

由于隧道传输与势垒高度的平方根成指数关系,所以结电阻与 P 的方向有关。

上一篇:超细晶铜的组织与性能的晶粒尺寸效应
下一篇:高压扭转对铝铜合金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金属氧化物对三元材料的改性研究

含钴金属氧化物/碳材料复...

热喷涂复合氧化物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金属氧化物掺杂C3N4/TiO2光...

钒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

过渡金属/锰复合氧化物热敏降解有机染料

锆钛酸铅(Pb(Zr,Ti)O3,PZT)薄...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