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无权处分应作扩大理解,上述冒名处分的案例中,行为人蒋某在不享有房屋所有权的情况下,对原权利人汪某的房屋实施了处分,该处分行为在性质上就是一种无权处分行为 ,第三人善意不知情,支付了合理对价,且双方完成了登记,具备了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所以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保护其信赖利益。对此,房屋所有权应归属蔡某,原权利人汪某失去房屋所有权,对于汪某的损失,应向冒名人蒋某主张。因此,认为在该案例中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是合理的。
   认为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只限于在登记薄发生错误的情况下,登记名义人的处分,而冒名处分中,登记机关的登记信息并没有发生错误。此外,冒名处分中,行为人采用欺诈手段,通过伪造身份信息,骗取真实房产证件等,换取第三人的信任,从而进行了交易行为,其行为具有非法性,因而是无效的。而且,行为人是假冒他人的身份,不论采用何种行为使他人相信自己就是物权人,第三人的权利都不应受到保护。冒名处分中,冒名人的行为具有违法性,因而不可善意取得。所以,不动产的产权不发生变动,仍属于原物权人。
上一篇:论抵押物转让效力
下一篇: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缺失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房屋租赁关系对抗效力的研究

宅基地的租赁与农村房屋的买卖【1775字】

大陆法系处分原则的发展...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问题与對策【2295字】

城市公益性房屋拆迁补偿...

区分宅基地房屋买卖与小...

论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民法...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