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由于诱发突发性事件的原因多为偶然发生因素,因此,突发事件最大的特点就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其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事件发生的时间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状态不确定,事件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不确定。

2.高危害性。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强危害性,如果处置失当,有可能会引发社会危机。无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突发事件,都必然会不同程度地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且危害往往具有连带效应,可能引发次生或衍生事故,导致更大的损失和危机。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尤其是矿井重大安全事故接连不断,特别是同构性的重大事故接连发生,这些事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已形成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阴影。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介绍,我国目前正处于安全事故频发期,每年平均直接损失达4000多亿元,加上间接损失总额要超过9000亿元。

3.紧急性。因为突发事件往往是突然发生的、非正常的、带有破坏性的事件,因而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极易造成公众的恐慌,所以处理突发事件往往带有紧急性的特点。

鉴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高危险性和紧急性的特点,因而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其巨大的破坏力往往会给国家、社会及其它社会个体带来巨大的伤害,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我国政府向来十分重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在应急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笔者对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应急机制的构建现状做客观梳理。

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

从200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法规要求以及后来各级政府在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中所采取的措施和经验总结看,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具有以下基本内容:

1.预防阶段应具备的能力。无论如何,如果可以完全杜绝突发事件是最好的,可是现实中,往往天不随人愿,突发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完全无法避免的,因此,我们必须在提前预测、预防工作等方面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唯如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将损害降到最低限度。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具体应具备预测风险能力,对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矛盾的敏锐洞察能力,忧患的意识,以及建立预警机制、设计应急预案能力。

2.决策阶段应具备的能力。危机决策能力体现了政府及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的综合而科学的决断能力。危机决策和平时的一般性决策有极大的不同,危机决策常常表现为时间紧迫、信息有限和技术不足等特点,所以,在应急事件发生时,政府及领导者往往要面临如何及时准确做出科学合理判断的考验。因此,无论是领导者还是一般工作人员,都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力。首先,要有冷静思考、沉着应对的定力;其次,要有深邃的哲学与逻辑判断力,能够抓住重点,把握关键,排除各种干扰;再次,要有协调应对之能力。如积极发挥专家的专业作用及群众的智慧,听取各方面科学合理的建议,做出及时、科学、合理的危机决策。 

3.控制处理阶段的能力。现场的控制处理能力是指领导主体应具有的在突发事件现场有效控制、科学指挥的能力。现场控制处理是减轻、消除突发事件带来负面影响和各种损失的关键。领导主体的现场控制处理能力主要包括:处变不惊、稳定现场能力;排除干扰,灵活处理能力;稳定群众、沟通媒体、发布真实信息防止谣言干扰能力。源'自^吹冰],论`文'网]www.chuibin.com

上一篇: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视角下的政府职能转变初探
下一篇:完善我国公务员退出机制的思考

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建设中的权力法定原则探讨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研究

法治政府建设对公众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浅谈我国电子政府立法的现状及对策

论基层政府诚信失范之法律规制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若干问题研究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问题与优化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