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本违约是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正式确立的一种违约形式,但我国立法并未完全明确该项制度。以50个典型案例分析为样本,分别基于理论与司法实践层面分析了根本违约的判断标准。着重分析了客观zhuyi标准即“结果zhuyi”和合同目的。并对我国根本违约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76436

毕业论文关键词: 根本违约;违约后果的严重性;合同目的   

On the judicial determination of a fundamental breach of contract - to 50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ypical cases

Abstract: Fundamental breach is in 1980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in the formal establishment of a Default form, but the legislation is not completely clear the system in our country。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50 typical case analysi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judicial practice aspect analyzes the fundamental default judgment standard。 Analyzed to objective standards, "the doctrine" and the purpose of the contract。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of fundamental breach。

Key Words: fundamental breach; the severity of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breach of contract; the contract purpose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根本违约在司法实践中的判定标准 1

三、根本违约在理论界的判定标准 2

(一)英国。 2

(二)美国。 2

(三)德国。 3

(四)法国。 3

(五)《公约》。 3

(六)我国。 3

四、焦点问题一:仅以“结果zhuyi”作为认定根本违约的标准是否合理 4

   (一)违约后果的严重性 4

   (二)违约后果的可预测性 6

(三)仅以“结果zhuyi”作为判定根本违约的合理性 6

五、焦点问题二:何谓“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7

   (一)典型交易目的:客观目的 7

   (二)某些情况下的动机:主观目的 9

   (三)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10

五、我国根本违约制度的完善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一、引言

根本违约制度是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正式确立的一种制度。我国《合同法》第94条 虽未明确使用“根本违约”概念,但该法条却已包含了根本违约的实质内容,并将其作为法定解除权的依据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根本违约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而作为法律明文规定的判定根本违约的依据却仅有《合同法》第94条,并且也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配套适用,这给司法实践判断根本违约是否成立造成了困惑。本文将以司法实践中典型的50个案例分析为基础,分别基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根本违约的司法认定进行研究

二、根本违约的司法判定标准

上一篇:刑事诉讼中的律师在场权初探
下一篇:论农村墓地的私法保护

论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公法限制

论工时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论我国BIT对ICSID管辖权规定的不足与完善

论风险预防原则在环境法中的运用及完善

论试用期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浅谈我国刑法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借鉴

论行政机关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