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第二种情形和第三种情形而言,其不仅有滥用权利的实质内容且在形式上也违反了规定。当不可替代性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行使单方预告解除权时,因不能像用人单位支付对价,用人单位因此阻止其行使这一权利,迫使劳动者出此下策。另外一些不可替代性劳动者诚信意识缺失,为了早日离开现在的单位,也会出此下策。以上三种情况中,一般都离不开新的用人单位的参与,新用人单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仅是该事件的发动机也是该事件进展的推动器。

  (三)劳动者的举证责任规定不明确

根据最高院司法解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条: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虽然该解释在“谁主张,谁举证”的传统证据法规定上有所突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劳动者的权利,但并不能完全包括所有的情形,更糟糕的是在实践操作中仲裁员和法官适用法律机械化,导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维护。

上一篇:行政不作为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下一篇:正泰集团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二手车交易中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研究

论工时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建设中的权力法定原则探讨

论风险预防原则在环境法中的运用及完善

刑事诉讼中自白任意性规则之检视与完善

论试用期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互联网金融中的风险及法制监管体系的构建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