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经济环境 12

4、 文化环境 13

(二) 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 14

1、 购买者家庭以独子或多子为主,父母双方健在占大比重 14

2、 购买家庭收入来源以务农和零工为主 15

3、 购买者及家庭成员教育程度偏低 16

4、 被购买者以少数民族为主,教育水平低,家庭贫困 16

5、 买卖次数均在1次以上 17

6、 被购买者对于买卖行为的不反抗原因 18

(三) 农村买卖婚姻的影响因素 19

1、 徽州地区文化历史背景对本地区买卖婚姻问题的影响 19

2、 经济水平 20

3、 教育水平 21

4、 彩礼金额 22

5、 计划生育问题 23

6、 市场存在需求驱动多方利益群体 24

7、 缺乏有效的制度的规范,法律意识薄弱 24

四、 如何制止和减少买卖婚姻问题的建议 25

(一) 政府在制止和减少买卖婚姻问题上的对策 25

1、 改变农民在养老模式的单一认识和依赖度 25

2、 精准扶贫 26

3、 政府部门要加强人民的法律意识 26

4、 帮助提高农村青年的劳动竞争力 27

5、 政府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7

(二) 社会在买卖婚姻问题上的改善途径 28

1、 充分发挥基层的作用,加大对农村青年婚姻问题的关注 28

2、 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28

3、 加大社会宣传教育力度来提高农民群众的认识 28

(三) 个人在买卖婚姻上的自我解困路径 28

1、 提高法制观念 28

2、 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价值观 29

3、 要有自我解困的意识,提高个人的竞争力 29

五、结束语 29

致谢 1

参考文献 1

附录 2

农村买卖婚姻问题的研究——以安徽省黄山市上丰乡为例

一、绪论

(一)研究缘由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研究背景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我国未婚男性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且各个年龄组都有分布;在城镇地区,则是未婚女性更多集中。《报告》还指出,在我国现有的人口流动大、城乡差别较大的背景下,加上人们在择偶过程中的婚姻梯度选择,婚姻匹配的矛盾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转移。《报告》中对于“婚姻梯度挤压”作出了以下解释,在同龄适婚女性短缺下,男性会从低年龄女性中择偶,“老夫少妻”的情况变多;挤压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就会从一个地区向其他地区发展,比如城镇中的男性寻找农村女性的基数增多。因此,在一些贫困地区,条件较差的农村男性往往最终承担了“婚姻梯度挤压”的效应,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大龄男性因择偶困难,“被迫”未婚甚至终身不婚。例如,50岁以上农村男性的未婚比例都在2%以上,这些仍未结婚者极有可能终身不婚。在此大背景下,买卖婚姻的陋俗开始又在农村盛行了。

上一篇:特殊群体就业权的法律保护
下一篇:我国国际私法中强制性规定制度的完善

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研究

论工时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工时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思考

婚姻法在规制家庭暴力问题中的适用

中国城乡规划中的立法问题分析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法律思考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