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省道公路施工图设计+CAD图纸(5)
(3) 平均纵坡
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是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及缓和坡长的规定,以保证车辆安全顺利地行驶的限制性指标。
4.2.2 竖曲线设计要求
1)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竖曲线设计,首先确定合适的半径。在不过分增加工程数量的情况下,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一般都应采用大于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数值,特别是前后两相邻纵坡的代数差小时,竖曲线更应采用大半径,以利于视觉和路容美观。只有当地形限制或其他特殊困难不得已时才允许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2)同向曲线间应避免“断背曲线”。同向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间如直线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后复曲线。
3)反向曲线间,一般由直坡段连续,亦可以相互直接连接。反向竖曲线间设置一段直坡段,直坡段长度一般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行驶3s的行程长度。如受条件限制也可相互直接连接,后插入短直线。
4)应满足排水要求。
表4.1 二级公路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凸形竖曲线半径(m) 一般最小值 700
极限最小值 450
凹形竖曲线半径(m) 一般最小值 700
极限最小值 450
竖曲线最小长度(m) 35
4.3 竖曲线设计
4.3.1 竖曲线计算
(1) 根据设计得知:变坡点的桩号为K1+000,切线标高为220.11m,i1= -3.350%,i2=-2.143%,竖曲线半径为6000m。
1)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0.11
2) 求竖曲线起点和终点桩号
起点桩号: K1+000-36.21=K0+963.79
终点桩号: K1+000+36.21=K1+036.21
3) 各桩号的设计标高
表4.2 竖曲线1高程计算表
桩号 竖曲线高程 备注
K0+963.79 221.21 起点
K1+000 220.11 中点
K1+036.21 219.22 终点
(2) 根据设计得知:变坡点桩号为K1+700,切线标高为205.00m,i1= -2.143%,i2= -1.471%,竖曲线半径为6000m。
1)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 =0.03
2)求竖曲线起点和终点桩号
起点桩号: K1+700-20.16=K1+679.84
终点桩号: K1+700+20.16=K1+720.16
3)各桩号的设计标高
表4.3 竖曲线2高程计算表
桩号 竖曲线高程 备注
K1+679.84 205.43 起点
K1+680 205.43
K1+700 205.00 中点
K1+720 204.71
K1+720.16 204.70 终点
(3) 根据设计得知:变坡点的桩号为K2+720,切线标高为190.30m,i1= -1.471%,i2=-0.752%,竖曲线半径为45900m。
1)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 =0.30
2) 求竖曲线起点和终点桩号
起点桩号: K2+720-165.01=K2+554.99
终点桩号: K2+720+165.01=K2+885.01
3) 各桩号的设计标高
表4.2 竖曲线1高程计算表
桩号 竖曲线高程 备注
共13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上一篇:
上海综合大楼的空调设计说明书+CAD图纸
下一篇:
上海大厦暖通空调工程设计计算书+CAD图纸
二级公路桐千线公路设计
大学生宿舍22#楼施工图预算编制+CAD图纸
洛嵩二级公路设计施工图设计+CAD图纸
论提高公路桥梁施工企业...
论公路养护會计制度的历...
简论公路行业會计处理中...
农村公路资产化及會计核算探讨【2962字】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