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2013(16): 44-46.
[8] 范传猛, 刘沛竹. 京杭大运河沿岸“运河之都”的遗产保护现状综述[J]. 法
    学杂志, 2013(11): 92.
[9] 刘水良, 吴吉林, 姚小云. 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思考[J]. 
    邵阳学院学报, 2011, 12(6): 64-67.
[10]全华. 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M].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1: 198-208
[11]李天元. 旅游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8-25.
[12]马木兰, 汪宇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J]. 桂林旅游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4(2): 282-287.
[13]项文惠, 王伟, 刘春蕙.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及其旅游开发[J]. 生态经济,
    2009(9): 109-111.
[14]李昕. 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化运作合理性探讨[J]. 广西民族
    研究, 2009, 1(1): 165-171.
[15]辛儒, 张淑芬. 产业化与产业升级是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
    [J]. 法学杂志, 2010(8): 210-212.
[16]江苏省交通厅航道局. 京杭运河志(苏南段)[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3: 1-2.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摘 要]针对我国京杭大运河终点杭州市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特征,建立由开发条件、开发潜力和开发效益三个方面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主观定性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评分,最后将杭州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聚类分析,分为高适宜开发类、较适宜开发类和不适宜开发类,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杭州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in Hangzhou Section of the Non-materi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bstract: By analyzing comprehensively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development benefits, a new tourism resour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non-material heritage in Hangzhou. This paper used AHP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s of each index factor.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assess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twenty seven non-material heritages in Hangzhou.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non-material heritages in Hangzhou area was p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most appropriately developmental category, the more appropriately developmental category, and inappropriately developmental category. Finally,the author puts out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the Grand canal;Non-material heritage;Tourism development;Suitability evaluation
1引言
京杭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工运河,伴随着历朝历代的更替而变迁,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西方文化日益冲击中国本土文化,导致大运河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濒临危境,尤其是与运河息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岌岌可危。如何更全面更科学地对京杭大运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开发成为新时代的任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历史文化的沉淀,它通过口头方式进行传承并且结合时代特征发生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因此我国京杭大运河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有所不同,所以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并不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旨在针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非物质文化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从而对京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的旅游开发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上一篇:无锡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下一篇:徐州市残疾人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杭州富阳方太橱柜店顾客忠诚度研究

淮安万达影城营销策略研究

扬州段运河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及RMP分析

淮安市都天庙历史化地段更新与保护规划

杭州亲子旅游市场发展分析

论乡村旅游业多元化发展杭州西溪古村落为例

杭州极地海洋公园的景观设施规划设计探讨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