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大学周边流动摊贩生存现状及治理研究(2)
②流动摊贩的特点。何丹等人研究发现,国内摊贩的特征在于它的“非正式性”。从中国的户籍制度出发,以上海市摊贩为例,将上海摊贩分为外来摊贩与本地摊贩,外来摊贩具有非正式性就业、非正式性身份及边缘化居住形态三大特征。而本地摊贩,不受户籍制度的限制,摊贩主主要是中年下岗失业人员,但也有一部分属于80、90后,包括大学生,大多以体验生活为目的,利用业余时间经营[4]。林琳等人通过对广州新港西路的“走鬼 ”研究发现,流动摊贩有以下几点特征:首先,从摊贩主以中青年为主、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生活困难收入低、地缘特征突出,因经营项目不同男女性别比例之间存在差异;其次,摊贩主经营的商品以成本低廉的日杂小商品为主;再次,经营地点大多选择人流量大的地方;最后,从经营时间段、时间长来看,流动摊贩工作时间长、集中在高峰时间段[5]。
③流动摊贩治理对策。蒋云从公共行政的
法律
视角、政治视角、管理视角为出发点,分析目前城管治理流动摊贩的困境,提出三者需相互联系渗透,走“善政”之道才能有效治理[6]。吴华深刻剖析流动摊贩治理难的原因是管理对象的特殊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以及就业率不高,提出想缓解城管和摊贩之间逐渐加剧的冲突,政府部门、摊贩以及相关群体之间需要寻找利益平衡点[7]。何丹等学者认为,对于城市摊贩的治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城市低端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倡导城市公共政策的公平对待。通过自上而下的城市管理方式进行变革,一方面要做到执法必严,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管理途径,例如鼓励摊贩建立自治组织,通过行业内部的自治体系,发挥摊主自身的积极性对流动摊贩进行有效管理[4]。张英魁和刘兴鹏认为对于城市流动摊贩的有效治理需从体制和制度角度出发,提出以人为本和渐进思文为基础健全监管机制、转变政策理念及执法思路、开发多元化疏导渠道促进摊贩职业转型、转变政府职能等治理策略[8]。
(2)大学周边摊贩群体的相关研究
学术界对于大学周围的流动摊贩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大学周边流动摊贩的特点。李琳、沈玲等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总结出某大学周边流动摊贩的特点有:具有固定的摊贩集聚区、摊贩经营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大学生的各种需求、流动摊贩主构成的特点[9]。翟代伟通过对福州大学城流动摊贩进行调查,认为福州大学城周边流动摊贩具有以下特点:聚集地相对固定、经营灵活且项目多样、经营者多为中西部地区的农民[10]。
②大学流动摊贩存在的必然性。汤慧、汤放华等通过对湖南大学进行调查,总结流动摊贩存在的原因有:学生人数多、需求量大、吸引游客市场巨大、价格适中符合学生消费能力、当地缺乏大型的集中市场[11]。李炎炎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例,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摊贩存在的必然性不仅仅是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及价格适中,还有高校后勤以及政府监管方面的责任[12]。
③高校流动摊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些学者从摊贩的负面影响进行阐述,认为流动摊贩在交通秩序、食品卫生安全、城市管理方面存在隐患[10]。李炎炎指出摊贩存在有其积极影响:便利高校学生的生活、促进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解决一些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12]。
④对高校流动摊贩的治理意见。李琳等指出对于高校周边流动摊贩的治理需要从完善政策、规范流动摊贩市场、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改善学校后勤等这几个方面入手[9]。翟代伟基于对福州大学城流动摊贩的调查研究,提出治理流动摊贩的几点意见:首先,划定地块供流动摊贩经营,使其有固定场所经营;其次,为流动摊贩办理相关营业执照,使其合法化经营;最后,加强对已登记摊位的管理,使其规范化[10]。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徐州市退休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
下一篇:
基于STM32F103的机械位移测量系统设计
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知识素养调查
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创业成功关键因素研究+SWOT分析
大学生手机游戏使用影响因素分析
移动购物体验对大学生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大学信管专业学生成绩的探索性分析
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与技巧探析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