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2 工序机动时间的传递性 13

    3.2.1 工序机动时间传递性的概念 13

    3.2.2 工序具有机动时间传递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14

  3.3 工序机动时间的稳定性 15

    3.3.1 工序机动时间稳定性的概念 15

    3.3.2 工序具有机动时间稳定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15

  3.4 实例分析 16

  3.5 小结 17

第四章  机动时间的使用对紧后工序的影响 18

  4.1 机动时间的使用量对紧后工序的影响研究 18

  4.2 机动时间对紧后工序产生影响的检索步骤 19

  4.3 算例分析 20

  4.4 小结 21

第五章  机动时间使用过量后的费用-工期优化问题 22

  5.1 费用与工期的关系 22

  5.2 费用与工期优化研究的技术与发展历程 23

  5.3 费用-工期的几种优化方法 24

    5.3.1 线性规划法 24

    5.3.2 整数规划法 25

    5.3.3 网络流量法 25

    5.3.4 遗传算法 26

  5.4 小结 28

结语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1

第一章  绪论

1.1 网络计划技术的背景

1.1.1 网络计划技术的产生

    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它的产生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国,它能够对工程进度计划进行编制。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意义十分重大。作为现代管理的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要在四个方面表现出来:(1)在网络图模型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被明确的表达出来。(2)网络图时间参数得出之后,能够把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确定下来。(3)对机动时间合理有效的掌握,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4)通过计算机的帮助,能够对网络计划进行整改与修正。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及时对实际工程进行调整和动态监督,以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能使质量、成本、进度都有效控制的技术。

1956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创了网络计划技术的先河——关键路径法(CPM)。这种方法通过网络图,把各项工作的时间、关联性清晰的表示出来。使人们第一次把工程详细的时间参数通过有效的方法展现出来,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1958年,美国海军在研制导弹的计划中,通过对网络分析和计划的运用,评估并审阅了各项工作的进度安排。导弹发射计划提前了两年。他们所应用的科学的方法后来被人们称为计划评审法(PERT)。此方法在以后的研究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网络计划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1.2 网络计划技术的方法

上一篇: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研究
下一篇: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研究

供应链视角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质量控制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有效控制研究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Minitab生产过程质量特性分析与控制

BC工程采购管理流程优化

工业工程在纬创资通有限公司的应用研究

关键链的中天变压器生产进度管理研究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