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低保家庭孩子的融入和参与社会关系和社会整合(3)
从微观层面上看,低保家庭孩子的自我认同也限制了他们的社会参与和融合。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起源于个体的自我认同,个体通过自我认同的建构来明确自我身份,识别我群的同一性和他群的差异性,这是个体融入我群的心理建构,也为个体融入他群提供心理基础(黄匡时,2008)。一般来说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对儿童的社会情绪适应具有负面的作用,包括同伴关系受损、低自尊以及其他内在问题。贫困儿童比同伴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感受缺陷、尴尬、伤害、被捉弄。他们将社会资源的匮乏内化为剥夺感,认同自己是贫困团体的一员,而这是一种社会隔离的象征(张卫,2007;李董平,2007;谢志杰,2007)。
第二类是文化解释。“贫困文化”就是穷人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结果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因为社会的现实性,解决温饱问题后,贫困家庭已经没有富裕的钱可以运用在交际方面,从而贫困家庭孩子的社交全萎缩,造成信息来源单一及缓慢,使贫困家庭孩子的生活圈一步步走向封闭,渐渐地市区了获得资源信息的机会(Lewis O,1966;王永慈,2005;吕朝贤,2000;孙健忠,1995)。
在贫困文化价值取向方面,人的生存状况和生活实践直接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品位的高低。贫困文化的核心表现在贫困群体的价值观,贫困文化大多偏离了主文化价值,是一种社会亚文化,是处于贫困环境中的、穷人的特定文化体系(阳剑兰,2008);贫困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会通过各种途径潜移默化地作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使其思方式、心理、行为、价值观念都打上特有的标记。当这种状变为一种习惯,人就会常常表出消极无为、听天由命的人观得过且过的生活观不求好、只求温饱的消费观等(张艳萍,2006;徐晓暖,2006)。按班菲尔德和哈瑞顿的研究也同时强调了贫困文化的传递机制。
第三类是社会排斥解释。20世纪70年代,Lenoir提出了“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的概念,社会排斥被认为是一个广泛涉及经济社会问题的概念。Silver指出社会排斥是一个非常容易被使用的、模糊的、多角度的和边缘宽广的概念,他提出社会排斥的3种不同范式,包括团结型、特殊型和垄断型。团结型范式认为社会排斥是个人与社会纽带的削弱与断裂;特殊型范式认为社会排斥是一种歧视的表现,是一种群体性差异;垄断型范式认为群体差异和不平等是重叠的,社会排斥是集团垄断的结果。(卢家婧,2008;程凤春2008)曾群、魏雁滨将社会排斥定义为个人、团体和地方由于国家、企业(市场)和利益集团等施动者的作用而全部或部分排斥出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家庭和社会关系系统、文化权利以及国家福利制度的过程。
贫困是社会排斥最为明显的现象之一,而贫困又加重了社会排斥。社会排斥理论发展至今,在社会学领域指社会生活各方面所遭受到的排斥,包括劳动力市场、受教育机制、公共物品的使用、政治过程的参与等领域,实际上是贫困群体与社会整体之间的脱节和断裂。对于低保家庭来说,社会排斥意着他们无法获得机会一般大众所能享受和参与的各种社会活动,从而减少正常经济收入的机会和全体(张兵,2008;彭华民,2007;杨冬民,2006;祝建华2008;)
(二)贡献局限
综合这些已有的研究,十分系统详细的解释了低保家庭孩子的社会融入困境与社会参与不足与贫困(或者说是低保)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既有属于客观原因的社会因素,如福利污名、社会排斥;也有属于主观因素的自我心理认同和等。此外还包括两者皆有相互影响综合因素,如社会互动,文化解释等等。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上海市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探究
下一篇:
建国以来我国的合作社发展模式和困境研究
家庭暴力问题的社会工作干预研究
离婚现象探讨基于爱相随...
社会互动论视角下的入赘婚家庭关系研究
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实行
工业工程的家庭作坊式企...
工作――家庭平衡问题与...
嘉兴市居民家庭医生式服...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