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意义:使得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公平感的现状引起重视,为其采取相关措施提升大学生的公平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2  文献回顾

2.1  公平感的相关理论 

2.1.1  社会分层与利己zhuyi理论 

2.1.2  启蒙zhuyi理论

2.2  公平感研究的相关研究

2.2.1. 国内公平感的相关研究

2.2.1.1  结构决定论

2.2.1.2  市场机制与公平感

2.2.1.3  社会福利与公平感

2.2.2 国外关于关于公平感的相关研究

2.3  小结

3  研究设计 

3.1  核心概念

3.1.1 公平

公平通常是关于社会财富(包括金钱、地位、声望)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分配较为合理,使大多数成员能够接受并且认可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种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原则,是成员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是人类对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理想安排。

3.1.2  公平感  

    公平感 (sense of justice) 是一种较为主观的心理感受 ,它反映的是公民对社会公正现状的评价与态度,人们对社会财富分配状况的公平体验,对政治、社会事务参与程度与公平程度的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公平感是由客观的社会结构与主观的心理体验两方面决定的,即是由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社会结构所形成的社会公平环境决定的。 作为主观感受的公平感,是通过对比的因素得来的, 是反映公民政治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直接影响社会矛盾的产生、政治认同的形成以及社会稳的状况。 

3.1.3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在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它的取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越接近1,则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通常情况下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贫富差距警戒线,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来!自~吹冰论-文|网www.chuibin.com

3.2  研究对象及方法

3.2.1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大学生群体因其尚未真正步入社会,对社会不公平的感受有别于其他群体,他们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却仍旧未脱离原生家庭,其生活来源更多地依靠父母亲的支持,因此其公平观的形成会比较特殊。

上一篇: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精英阶层行为研究
下一篇:北京郊区商住小区管理研究

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知识素养调查

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创业成功关键因素研究+SWOT分析

薪酬公平感知与员工敬业度关系研究

大学生手机游戏使用影响因素分析

移动购物体验对大学生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与技巧探析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