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法

1.3.1 表面张力法

当表面活性剂以低浓度在溶液中分散时,它会朝向水溶液的表面或其他界面上移动,就会定向吸附并排列在表面层。表面活性剂浓度逐渐变大时,溶液的表面张力也会随之减少;当浓度大到一定程度(即≈cmc)后,溶液就会生成胶束,导致其变化很微小或不再改变。一般用表面张力γ作Y轴,浓度对数lgC为X轴作出关系图来求得cmc。采用的做法是:按要求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再分别测出各自的表面张力γ,由此可得γ-lgc曲线图,然后再作出曲线转折点两侧的直线部分的外延线,两直线相交处点的位置对应的浓度就是该表面活性剂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的标准方法通常被认为是表面张力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得都适用,如果溶液中具有高表面活性杂质时,表面张力-浓度对数曲线出现的最低点就不止一个,所以很难确定哪个才是cmc所对应的浓度,除此之外得出的结果也经常会有误差的存在。

1.3.2 电导法

求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电导值(或者摩尔电导率)可以采用电导率测定仪测定,然后利用电导值K(或摩尔电导率λm)与浓度c来绘制K-c或λm-c关系图,找出该图中转折点处对应的浓度即可求出CMC。电导法可分为电导率法和摩尔电导率法。溶液浓度很低时,由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够在水中全部解离成离子状态,电导值的变化和强电解质差不多,此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数目增多,因为溶液中的阴离子会朝向电极中的正极,而阳离子则向电池中的负两极移动,所以当有电流通过时它的电导率就越,溶液的导电能力也越强,电导率K随着浓度的变大而增大。当溶液浓度变大到CMC时,液体中会有一部分离子或分子形成胶束,那么它的溶解度则会减小,因此也减慢了胶束的定向移动速率,所以K的变化趋势发生明显的变化,即使K依然是升高的,但变化的幅度显著在变小。电导法对测得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比较适用,因为该法操作简便、取用量也少可以节省成本且得出的数据比较准确。但是它只适用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CMC很小即较高表面活性的表面活性剂不采用该方法,它的可应用范围比较窄。该测试方法中需要用电导水配制溶液[3-5],因为无机盐过多也会造成灵敏度的降低。

上一篇:液相沉淀法微球氧化铜制备及生产设计
下一篇:锌磷化液的配方评价

油酸辅助水热法制备CaRE2(MoO4)4:RE3+荧光粉

基于多氮配体Cd(II)离子及...

基于多氮配体Cd(II)离子及...

基于羧酸-膦酸配体Cd(II)离...

芘荧光探针法测定十二烷...

钯炭催化脱氢芳构化合成中氮茚的条件探索

Au-HS/SO3H-PMO(Et)纳米复合材...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