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isgen反应

到2002年,Cu(I)催化叠氮与端位炔烃之间的1, 3-偶极环加成反应[15]被Sharpless提出(图二)。由此1, 2, 3-三唑的合成才得到有效应用和快速的发展。

 Sharpless提出的1, 3-偶极环加成反应

2005年Yan课题组研究出来,在三乙胺的作用下,Cu(I)催化胺、炔烃、叠氮化合物反应得到1, 4-二取代-1, 2, 3-三唑[16]。2011年,邵长伟课题组[17]报道了,利用酸-碱共同促进Cu(I)催化反应,可以减少副产物的生成。Cu(I)催化反应的条件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副产物较多论文网,且后处理麻烦。因此很多化学研究者对反应体系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提出利用配体辅助Cu(I)盐的催化反应体系的方法,减少了副产物生成并且易于后处理。像TBTA[18],CuBr-(PhP)3,CuI-(EtO)3P[19] 等都可应用于这种催化体系中。

1, 5-二取代-1, 2, 3-三唑是1, 4-二取代-1, 2, 3-三唑的异构体,其合成及应用也受到许多化学研究者的关注。2004年,Antoni Krasinski[20]利用溴化镁与端位炔烃络合后,再与叠氮类化合物进行环加成反应,生成1, 5-二取代-1, 2, 3-三唑(图三),这种方法不仅产率高,而且易于纯化。

 Antoni Krasinski的环加成反应

截止到目前,N1-取代-1, 2, 3-三唑的合成方法及研究比较多,N2-取代-1, 2, 3-三唑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这是因为1, 2, 3-三唑中N1和N3位的电子云密度比N2位的高,更易发生亲核反应。N2-取代-1, 2, 3-三唑的合成大都是用NH-1, 2, 3-三唑进行N-烷基化或者芳基化。但是,直接使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是N1-取代和N2-取代的混合物。通过研究发现,在4或5位引入取代基后可以提高N-烷基化反应的选择性。N2-取代1, 2, 3-三唑具有较强的荧光,而且不同的取代基对其荧光强度的影响不同。

本文主要研究1, 2, 3-三唑的合成和吲哚的苄基保护,通过偶联反应合成系列N2-吲哚-1, 2, 3-三唑衍生物,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研究。

上一篇:硅藻土负载硅钨酸催化制备乙酸乙酯
下一篇:纳米TiO2的掺杂改性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双吡啶醛缩-2,8-二氨基-T...

6-甲基-2-吡啶甲醛缩三氨基胍的合成与表征

草酸盐酸改性凹凸棒土对...

苯甲醛和邻氨基苯甲酰胺反应的理论研究

凹凸棒土对6-苄氨基嘌呤吸附效果的研究

不同氨基修饰凹凸棒石吸附C02性能的研究

八氨基喹啉导向碳氧键研究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