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它能够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

目前的经典诵读教学还没有广泛普及,已经实施的学校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通过完善经典诵读教学的理论体系,探寻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操作性的策略,为一线教师更好更高效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供思路和参考。

第二,它能够加强家长对经典诵读的重视。

由于当今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大多数家长会选择阅读网络中的短文进行阅读,所谓言传身教,家长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学习方式,诵读经典变得越来越奢侈。本研究能够唤醒家长对经典诗文的重视,并为家长指导孩子进行经典诵读提供一点经验与对策。

第三,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诵读经典无疑能够塑造孩子的人格,启迪孩子的智慧,并提高孩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本研究通过加强学校与家长对经典诵读的重视,自上而下地影响孩子,提高孩子对经典诗文诵读的关注,培养孩子养成经典诵读的习惯。文献综述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1.关于经典诵读的价值研究

2.关于经典诵读的误区调查

3.关于经典诵读的教学策略研究

(三)关键词界定

1.经典 

    《现代汉语词典》对经典有三条解释:①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博览经典;②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③著作具有权威性的:经典作家。 《辞海》对经典的解释则有两条:①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权威著作;②古代儒家经典。 

许多学者也曾对“经典”的含义做出解释。刘小枫、陈少明认为:“真正名副其实的经典,在时间和空间中形成,反过来又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经典具有不朽的性格,经典是永恒的。” 陈雪虎则认为:“在任何时代,经典都是现实的,也是必须的。经典既有保存传统、文化教养的意义,又有保持活力、革故鼎新的冲动;既关乎现代不同社群的想象和认同,又关乎文化的保存、教育和传承。” 

在古代中国,“经典”一词仅指儒家经典,我们可以看到,二十一世纪的“经典”拥有了更丰富的含义,它包含了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本论文中的“经典”指适合小学生诵读的中华传统经典,即《弟子规》、《百家姓》、《孝经》等蒙学读物,也包含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代散文中的部分浅近、精华篇章

上一篇:小学生学习拖延情况及其对策的研究
下一篇:1912年至1927年山西省襄陵县小學教育探析【2472字】

小学生作文题材拓展研究

小学教龄三年内教师的家...

改进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措施

小学语文教师要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反思性教学影响因素和建设策略

试析班干部轮换制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构建的策略

企业科研管理中统计报表...

“时尚与旅游”电子杂志的设计制作

基于安卓平台的二维码会议管理系统设计

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法律...

透过家徽看日本文化家紋から見る日本文化

ASP.net+sqlserver会员管理系统设计

高校体育场馆效益研究【2772字】

农村幼儿教育开题报告

家电制造企业绿色供應链...

华夫饼国内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