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有限的课时安排和繁重的教学要求大量挤压了本应是语文“半壁江山”的写作教学时间。在应试的环境下,以考试内容为先、以提分效率为先的隐形教学思想大大阻碍了文体感这种“慢”文学能力与修养的缓慢形成。

2、教师自身文体修养较薄弱,苦于缺少得法的教学手段。

在教师的微观层面,由于个人水平、教育环境、政策引导等等原因,部分一线教师缺乏对于文体感教学的重视,自身对于文体感的了解和学习就不够充分到位,没有辨析文体的自觉,自然对学生的教学就无从谈起了。在普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的教师根本不提供真正专业的写作指导,写作教学基本集中于为应试、为拿分而教,对于写作不可缺少的文体思维的必要培养则视若无睹。

除此之外,即使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文体感教学意识,但在教学方法上或主要停留在对“文体知识”的机械训练上,或通过让学生对所谓“应试技巧”的死记硬背,达成短暂且低效的教学效果。这类教师没有真正准确把握文体感的内涵,其粗放式的教学只停留在最为表面的部分,缺少了反复引导理解和训练实践的过程,使学生难以将文体感能力内化,从而学习效果收效甚微。

上一篇: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早期筛查来自语音加工的证据
下一篇: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要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的问题及其优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初中课堂研究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策略

从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

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

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华夫饼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法律...

农村幼儿教育开题报告

高校体育场馆效益研究【2772字】

“时尚与旅游”电子杂志的设计制作

家电制造企业绿色供應链...

透过家徽看日本文化家紋から見る日本文化

企业科研管理中统计报表...

基于安卓平台的二维码会议管理系统设计

ASP.net+sqlserver会员管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