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通过文献查阅发现,目前国内对于随班就读接纳态度的研究大多关注于教师(普通学校教师和特殊学校教师)以及家长(普通儿童家长和特殊儿童家长)的接纳态度,而如上文中所述,同伴关系是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之后所要面对的直接且重要的社会关系,并且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巧”,“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儿童对环境进行积极地探索精神”,“儿童的同伴经验有利于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 ]。但是,国内有关于同伴接纳态度的研究相对较少,且针对于小学阶段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的研究少之又少。基于以上理论和现状,本研究可在一定的借鉴基础上做更为深入和具有针对性的理论弥补。

1。2。2 实践意义

“班级正常儿童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接纳态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特殊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关系到其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发展状况,甚至关系到其成年以后的社会适应。”[ ]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和描述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现状,探究影响普通儿童接纳态度的因素及随班就读对普通儿童的影响,为提升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及推广小学随班就读工作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对有效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1。3 研究假设

本研究拟分析统计普通儿童对于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之现状,统计并探究普通儿童的性别、年级、性格、与特殊儿童接触程度、父母学历、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地域等因素对于接纳态度的影响。

本研究具有以下预期假设:

1。3。1 男生与女生在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上存在差异,女生对于特殊儿童更倾向于持积极的接纳态度;

1。3。2 年级不同的儿童对于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存在差异,低年级的儿童更倾向于接纳特殊儿童;

1。3。3 性格不同的儿童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存在差异,性格属于活泼、乐于交际以及安静、平和的儿童比冲动、急躁及敏感、孤僻的儿童更倾向于积极地接纳特殊儿童;

1。3。4 与特殊儿童的接触程度不同的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存在差异,与特殊儿童接触程度越高的儿童越倾向于积极的接纳态度;

1。3。5 父母学历会影响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父母学历越高的儿童更倾向于对特殊儿童持积极的接纳态度;

1。3。6 家庭居住地不同的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存在差异,家庭居住在大城市的儿童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最为积极,其次是家庭居住在中小城市的儿童,再次是农村。

1。3。7 父母的教养态度会影响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父母持教育的教养态度的儿童比持打骂和不在意的更倾向于积极的接纳态度。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统计普通儿童对于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统计并探究普通儿童的性别、年级、性格、与特殊儿童接触程度、父母学历、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家庭居住地等因素对于接纳态度的影响,并尝试探讨随班就读对普通儿童的影响情况,同时为后续关于接纳态度的研究等提供相关依据。

上一篇:大班幼儿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中自主性的研究
下一篇:漫画应用于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实践研究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笑点的性别差异以对笑话的评定为例

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与对策

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对汉语...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

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

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法律...

高校体育场馆效益研究【2772字】

家电制造企业绿色供應链...

“时尚与旅游”电子杂志的设计制作

企业科研管理中统计报表...

ASP.net+sqlserver会员管理系统设计

农村幼儿教育开题报告

华夫饼国内外研究现状

透过家徽看日本文化家紋から見る日本文化

基于安卓平台的二维码会议管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