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社团的类型与分级 10

2。活动的时长与频次 11

3。社团的交流与学习 12

4。社团的管理与组织 13

(二)西湖区小学社团参与学生情况 14

1。学生样本结构分析 14

2。学生加入社团的动机 15

3。学生参加社团的时间安排 16

4。学生参加社团学习的兴趣 17

5。学生对指导教师满意度情况 19

(三)西湖区小学社团的源Q于W优E尔A论S文R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指导教师情况 20

1。教师问卷样本结构 20

2教师指导社团的动机 21

3。教师指导社团的模式 23

五、小学社团活动的发展对策 25

(一)重视社团活动,明确基本定位 25

(二)制定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25

(三)提高教师素质,增加专业指导 25

(四)注重学生意见,丰富活动开展 26

参考文献 27

致谢 28

附录 29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1。小学社团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001年6月中国教育部下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兴趣小组”、“第二课堂”发展成了更为丰富的“学生社团”。以往存在在高校的学生社团进入了基础教育,使得小学兴趣小组的发展走向成熟。因此,小学课表里渐渐淡出了“兴趣小组”的影子,变成了“社团活动”。来自优Y尔L论W文Q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经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以及依据前三者制定的《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们可以认识到教育的发展在国家发展的地位重大,而改革创新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育改革创新首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对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用独特的视野和行动去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社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在小学中开设社团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有益尝试,既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

同时,小学社团活动的开展还涉及到个性化教育、研究性学习等多方面。在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课外知识、培养技能增强学生自理、自立、自强观念,发展心理和思想素质。同时,小学生社团活动能成为学生交流的媒介,能促进学生间交往以及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2。杭州市小学社团在实践中存在较多问题 

上一篇:小学隐性课程的实践冲突和破解路径
下一篇:能量资源信念与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

小学教龄三年内教师的家...

改进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措施

小学语文教师要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反思性教学影响因素和建设策略

试析班干部轮换制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构建的策略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