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的课程设置发生变化,小学社团活动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非指定领域部分,越来越被关注。不少一线实践者认为:社团活动可以传承学校的传统与特色,兼顾地方特色文化。作为校方,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将建设社团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融合的行为也呈现出一种流行趋势。

然而,社团开展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不同学校间的发展还很不平衡,社团组织体系还不够完善,学生自主发挥的程度较低,社团活动存在形式化、娱乐化倾向。同时,也存在场地器材设施配备不足,学生业余时间缺乏,指导老师的数量较少以及指导老师队伍的质量水平不高,社团内容单调,社团种类单一等问题,甚至个别学校存在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的矛盾困扰学生。

3。当前关于小学生社团活动的研究比较薄弱

笔者发现,小学社团的建设工作积极开展着,但专门论述和研究小学生社团的期刊文献寥寥无几,主要以建设工作者的感想感悟为多,作者们或谈教育理念、社团建设目标,或举一两个社团为例,谈建设社团的心路历程。对小学社团建设的研究大多数只是介绍了某个社团的开展情况和思考,或是阐述当前某个小学社团开展的现状。

因此,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应该从参与社团的学生成员和指导老师角度出发,了解研究当前小学社团的发展现状和开展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为小学社团的未来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和措施。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理论意义

在我国的高校社团、中学社团不断发展成熟的背景对比下,小学社团的建设发展显得格外稚嫩。小学社团建设尚且处于各自求索的阶段,社团的组建和开展运作与学校整体工作欠缺有机整合,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指导机制缺乏理论研究的支撑。所以本研究立足于一线社团指导老师的实践,从中发现并总结一些适用于大部分小学社团开展的方法及策略,完善小学社团前期组建工作和组织开展活动的不足与缺失。

2。现实意义

笔者选取了杭州市西湖区的四所小学(三所公办一所民办)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这些小学的社团活动在实践中的基本活动情况、社团成员及指导老师的参与情况与组织管理方面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借鉴成功经验,以期对小学社团的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 对小学社团的实践工作者一些启发。

二、小学生社团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社团

小学阶段是一个很特殊的阶段,对于这个阶段的研究会有一定的困难。文献资料显示,较多的教育学者对社团的研究是针对高校的社团而言,其中不乏也有中学社团的研究。但关于小学社团建设的资料和文献很少,并且小学社团的发展并不完善,在调查研究中社团定义的界定是一个难点。论文网

《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中是这样界定社团:“社团,一种具有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其基本特征是:有一定的目标和组织形式,有着内部的心理互动。如有共同的兴趣、价值观、信仰、态度等。”

《简明中小学教育大辞典》中提到:“社团的组织必须是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这样的团体是不分性别、不分年龄的,只要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就可以自由组织在一起。当然是在不耽误文化学习的基础上自愿参加的活动组织。参加社团活动不仅可以让自己得到充分的放松,而且还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感,还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使得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现实了高素质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在一起可以互相学习,相互进步,共同提高。”   

上一篇:小学隐性课程的实践冲突和破解路径
下一篇:能量资源信念与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

小学教龄三年内教师的家...

改进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措施

小学语文教师要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反思性教学影响因素和建设策略

试析班干部轮换制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构建的策略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