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早期教育和超前教育虽隶属一脉但又有明显区别。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超前教育不等同于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在恰当的时间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合理的教育,超前教育则是无视儿童年龄、超越儿童现有认知的提前教育;早期教育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性格、审美的养成,以非智力因素为主。而超前教育则是早期教育的畸形延续,针对更多层面的孩子进行不符合年龄段的教育,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注重智力因素,这种教育超越儿童正常发展,提前学习以后需要掌握的知识,无异于“揠苗助长”。

二  小学超前教育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问卷发放地点为一所昆山市市区公立学校——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在该校分别针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学生卷发放范围涵盖各个年级,每个年级随机发放20份,总计120份。家长卷针对各个年级的学生家长,每个年级5份,总计30份。教师卷发放范围涵盖各个年级的语数英教师,每个年级发放5份,以及1名任教三、四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师,总计31份。该部分主要通过对学生卷和家长卷的分析,找出小学超前教育的表现和危害。

(一)小学超前教育的表现

在我国,小学超前教育已经成为常态,并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通过问卷中的数据分析,笔者发现它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超前教育的实行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

在前面讨论早期教育和超前教育产生的原因时,就讲到超前教育是一种不科学的教育模式,它缺乏理论和实验基础,缺乏科学的规划,在实行过程中也存在诸多误区。超前教育是当今社会的教育体制、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的产物。超前教育并没有合理的方案,它不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教学,而是单纯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让学生通过运用以后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当前的难题。短期内,学生的成绩是有所提高,但长此以往,学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由此出现了“小学三年级效应”,即指原本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升入三年级后,成绩突然下滑。据笔者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超前教育后,成绩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参加超前教育后,效果却不尽人意,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学习成绩退步的现象。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家长只注重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孩子们积累的问题在三年级终于爆发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超前教育是不科学的,它没有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对孩子进行超前的智力开发,对学生,尤其是对接受超前教育的小学阶段的学生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

2.小学生参加超前教育具有普遍性

表1  各年级参加超前教育的人数及比例

年级 调查人数 参加超前教育的人数 占抽样人数比例(%)

一年级 20 10 50.00%

二年级 20 10 50.00%

三年级 20 15 75.00%

四年级 20 14

上一篇:小学“孝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化教学研究

小学生作文题材拓展研究

小学教龄三年内教师的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

国内外STEAM案例分析

改进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措施

小学语文教师要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