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小学生有无上过兴趣班的描述统计表

频数 百分比

133 53。2

没有 117 46。8

合计 250 100。0

表2可知,参加过兴趣班的小学生为133人,占总体的53。2%;从未参加过兴趣班的有117人,占总体的46。8%。经两者比较可以明显发现,将近一半的学生接触过兴趣班,可见兴趣班如今在社会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当然,这只是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基本情况,其不同群体之间的参与情况也存在着多种差异。

性别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很多时候会影响人的身心发展。针对不同的性别,其兴趣班的参与度也是不一样的,具体差异如何,请看下面性别与是否参与过兴趣班的交叉列表(表3)。

表3 性别与是否参与过兴趣班的交叉分析(%)

没有 N

53。6 46。4 125

52。8 47。2 125

χ2=0。016,p=1。000(双尾检验)

以“性别”为影响因素与“有没有参加过兴趣班”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男生中最多有53。6%的人参与过兴趣班,其次有46。4%的人并未接触过兴趣班;女生中最多有52。8%的人参与过兴趣班,其次是47。2%的人未接触过兴趣班。皮尔逊卡方值的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已经达到1。000,大于0。05,说明男女两性与是否参与过兴趣班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且从数据看来基本处于持平状态。其原因在于,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以往男女不平等的传统与体制,男女平等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女性在各个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因此,社会对于女性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女性参与兴趣班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年级是划分小学生层次的又一大标准,小学生在不同的年级其学习任务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低年级的大多学生重点在于培养学习兴趣,中高年级是能力培养的黄金阶段,而高年级的学生则面临着小升初的巨大压力。于是,我们将年级与是否参与过兴趣班做了交叉分析,如表4:

表4 年级与是否参与过兴趣班的交叉分析(%)

没有 N

一~二年级 49。5 50。5 93

三~四年级 48。1 51。9 81

五~六年级 63。2 36。8 76

χ2=4。379,p=0。112(双尾检验)

以“年级”为影响因素与“有没有参加过兴趣班”进行交叉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皮尔逊卡方值的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已经达到0。112,大于0。05,说明年级与是否参与过兴趣班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一~二年级参与过兴趣班的比例达49。5%;三~四年级参与过兴趣班的学生比例为48。1%;五~六年级参与过兴趣班的达到63。2%。由此,我们可能会联想到一~二年级为学习生涯的起点,父母大多都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在各个方面均有很好的发展,因此会比较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学习各种技能。而五~六年级的学生正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高年级的学生大多会参与各种主课补习班,为中考做准备。文献综述

上一篇: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下一篇:浅谈在线教育案例应用及思考

小学生作文题材拓展研究

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对汉语...

试析班干部轮换制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构建的策略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日常积累研究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