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  4。08 

2015 89。39  21。74  4。11 

数据来源:苏州、淮安统计年鉴 

根据表 3,从每年新增外资协议金额来看,苏州新增外资协议金额数量整体呈减少趋 势,而淮安的协议金额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苏州与淮安协议金额的比值呈下降 趋势。在 2005 年苏州的新增外资协议金额是淮安的 45 倍,而 2015 年苏州是淮安的 4 倍。 可见两者在外资协议金额这一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 

3。4。2 影响苏淮两地吸引 FDI 的因素比较 

3。4。2。1 苏淮两地地理位置比较 

苏州市位于长三角中部,西接太湖,水网密布,土壤肥沃,矿产资源多样化,农、渔 业发达,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苏州利用其自身的资源禀赋吸 引外商来此投资。 它还与经济中心上海和无锡接壤,不仅使得苏州受到这些城市技术外溢 的影响,还使得苏州更容易吸引外资。与此同时,因为苏州地理位置特殊,不仅位于沪宁 杭、沪苏杭的中心位置,还靠近长江入海口,使其交通的发展十分有优势。它拥有三家航 空公司,经过沪宁、京沪铁路,并且拥有新兴港口苏州港。其发达的交通不仅使得内贸更 加便捷,更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于来此投资的外商来说,无论是为了抢占中国的市 场,还是为了出口再加工,便捷的交通将有效的降低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交通 优势是外商直接投资考虑因素中重要的一环。 

淮安市位于江苏省北部,相较于苏州,同样有因靠近淡水湖——洪泽湖而拥有丰富的 水产资源,矿产资源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淮安拥有超过苏州的土地资源和林业资源。但

淮安毗邻的苏北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吸引外资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很难带动淮 安的外资吸引和发展。同时,淮安市的交通也限制了外资的发展。虽然淮安地处于苏北的 中心,已有的五条高速公路在其境内交汇,另外也有新长铁路,但其综合的交通优势度

(52。83)小于苏州(83。60),这也为淮安吸引外资设置了障碍。

3。4。2。2 苏淮两地经济政策模式比较   

苏州的经济发展是较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其 “苏州模式”可以说对很多地区的经济 发展有借鉴意义。苏州在最初依靠乡镇企业为苏州工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其后依据 政府的“引进发展”模式,通过“园区经济”和“昆山模式”,是苏州的经济实现了突破式 的发展。 源Q于W优H尔J论K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园区经济”,即地方政府吸引外资在本区域投资设厂,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与外资联 合,促进经济的发展。较为典型的就是苏州工业园区,当地政府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引进 了包括“制度”、“发展规划”、“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昆山模式”,即在当地资金、经验匮乏的情况下,首先大胆尝试,依靠自身努力建立 了昆山开发区,并在建设好软硬件设施后,根据“东依上海,西托三线,联合乡镇,面向 全国,走向世界”的策略积极招商引资。主动寻求上海投资合作伙伴在昆山开发区建厂, 并借此东风,刮起了川、陕、赣等地来此投资的浪潮。随后苏州政府又将目标扩大到海外, 吸引日本 SWANY(苏旺你株式会社)投资,于 1984 年建立了第一家苏州外资企业。 

上一篇: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下一篇:苏州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基于区域差异视角货币政...

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探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

超短期融资券对公司自身...

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研...

绿色壁垒对中欧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影响

中小型企业融资困境与对...

组态王文献综述

浅谈动画短片《天降好运》中的剧本创作

人事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紫陵阁

适合宝妈开的实体店,适...

林业机械作业中的安全性问题【2230字】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生就业方向与专业关系的研究

淮安市老漂族心理与休闲体育现状的研究

弹道修正弹实测弹道气象数据使用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