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52.7:31.4 11.1:55.6:33.3 8.0:55.2:36.8

扬州市 23.2:42.4:34.4 17.4:49.6:33.1 11.6:51.4:37.0

江苏省 33.2:36.0:30.8 26.3:49.6:34.0 21.5:42.4:36.1

资料来源:南京、苏州、无锡、镇江、常州、扬州统计年鉴2012.江苏统计年鉴2012.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收入相对差异,而劳动力总是趋向于流向高收入产业[7]。在2004年至2011年,扬州市与苏南五市及整个江苏省的就业结构的变化中,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减少,第三产业人数快速增加,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变动差异比较的大。在表格中,除了镇江市以外,扬州市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最大,说明扬州市第一产业与其它五市及江苏省平均水平相比,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在2004、2007年,扬州市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高于南京,低于其它四市,2011年则高于南京与镇江市,说明扬州市第二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加快,规模逐渐扩大;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呈现下降趋势,显示扬州市第三产业发展迟缓,从业人数较少。

上一篇:江苏省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经济网络结构及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江苏省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空间路径研究

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探究

互联网+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

扬州漆器的出口贸易研究

昆山市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发展研究

城市空间形态与土地利用...

基于IPCC方法的区域排放研...

扬州电缆行业出口贸易中...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