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28.38 21.67 13.36 20.41 14.19 13.46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 2006 苏州 南通 南京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006 苏州 无锡 常州

60.66 12.81 5.65 27.46 20.57 10.93

2011 苏州 扬州 南通 2011 苏州 无锡 常州

23.40 14.36 13.93 19.17 18.23 11.9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 2006 苏州 南京 无锡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06 苏州 无锡 常州

62.53 15.49 14.74 26.97 18.88 15.18

2011 苏州 南京 无锡 2011 苏州 常州 无锡

63.38 11.32 11.28 24.18 14.85 18.88

3.3 模型分析

3.3.1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函数设定

生产函数是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的既定投入与最大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16][17]。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投入很多,通常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等,土地和资本一般合称为资本。因此在经济分析中通常讨论的是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若用多种投入生产某一产品,则生产函数表示为[22][24][25]:

 

式中Y表示工业总产值,L表示劳动力数量(万人),K表示资本;A, ( )为常数。由于现代技术的进步,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经济学家丁伯根(1942)[24]把技术进步作为一个影响因素引入到C-D生产函数中,令

 

当 很小的时候,有 

于是 ,即 ,其中,A0表示最初的技术水平, 表示技术进步系数,t表示时间变量。

3.3.2 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化转移模型设定

模型根据张伟轩[18][19](2011)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假设:(1)区域1表示承接方,主要为苏中、苏北地区;区域2表示转移方,主要为苏南地区,为了方便数据统计,选用苏州作为代表。(2)转移方和承接方对效用的贡献相等。从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方与承接方两区域的总效用函数表示为

上一篇:扬州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下一篇:淮安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探究

国产动画产业的现状与问题

中美两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区域绿色金融创新研究

江苏省居民收入差距成因...

互联网+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分工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