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验经济学特别是个体行为博弈试验中发现的大量亲社会性行为反驳了传统经济人的假设,促使了社会偏好理论的诞生。社会偏好理论在维持传统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试图引入公平、互助等因素,利用博弈论这一工具构建新的模型来解释实验经济学发现的各种现象。当今主流社会主要将社会偏好分为利他偏好、互惠偏好、不公平厌恶偏好。本文主要基于实验经济学对社会偏好下的互惠偏好和不公厌恶偏好进行理论模型、偏好测度、偏好检验区分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64943

关键词  社会偏好  实验经济学  互惠偏好  不公平厌恶

毕业论文 外 文 摘 要

Title   Combing research literatures about experimental study of social preference theory

         

Abstract Experimental economics especially found in a large number of inpidual behavior game test refute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man hypothesis, pro-social behavior prompted the birth of the theory of social preferences. In maintaining social preference theory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economic man hypothesis, tried to introduce a fair, mutual aid, the factors such as the use of this tool to build a new model of game theory to explain the experimental economics found that various phenomena. Today's mainstream social preferences mainly pided into altruistic preferences and the reciprocal preference, unfair preferenc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experimental economics of reciprocity preferences under the social preferences and inequality aversion preference measure carries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preference, preference tes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aspects of literature.

Keywords  social preferences         Experimental Economics

reciprocity preferences     inequality aversion preference

目   次

1 引言 1

2 社会偏好理论 1

2.1 互惠偏好 2

2.2不公平厌恶偏好 3

3 社会偏好的衡量 5

3.1实验经济学 5

3.2 互惠偏好的衡量 6

3.3 不公平厌恶偏好的衡量 7

4 社会偏好相关实验的分解检验 8

4.1 最后通牒实验的分解检验 8

4.2 信任博弈实验的分解检验 9

5 社会偏好的应用及异质性 10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近年来,实验经济学和行为博弈逐渐被接纳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传统经济学假设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也曾指出,人类最主要的行为动机是自己的私利。然而用传统经济人的自利模型无法解释实验经济学上特别是个体行为博弈实验中发现的大量亲社会性行为:独裁者实验中,提议者虽然有占有全部物质收益的权力,但是提议者也往往给对方一部分收益;最后通牒实验里,响应者本应接受任何一个大于0的分配方案,但大量实验Camerer(2004)显示,如果提议者提出分配给响应者的资金比例少于20%,会有40%到60%的响应者会拒绝;信任实验中,委托人选择信任代理人,从而给代理人部分金额进行投资,而代理人也会选择回报给委托人部分金额;礼物交换实验中,雇员会用更多的努力去回报雇主给予的更高的工资;以及公共物品实验中,对公共储备池的投资行为由最初的合作演变为搭便车行为等。这些实验结果都表明人们在收益分配过程中除了关心自己的收益之外,还关心其它一些内容。传统经济理论无法解释上述个体行为博弈实验,促使经济学家试图改进或者扩展理论方法来解释这些违背自利偏好的现象。其中,社会偏好最为成功的解释了上述实验结果,社会偏好也因此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针对基于分配结果的不公平厌恶偏好和基于动机的互惠偏好,对相应的理论模型、偏好测度、偏好检验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在团队利用礼物交换模型研究社会规范对信贷履约行为的实验项目中,主要负责对理论模型的梳理(这其中包括礼物交换模型、社会偏好理论、信任博弈等方面),为建立模型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比如,社会偏好的测度),提出建模的相关意见。同时,参与实验的相关实施过程。论文网

上一篇:中国印度贸易摩擦分析
下一篇:中国外贸第三方平台的盈利模式研究

湖南省小微企业参与社会保险状况分析

SNA社会网络分析省际出口...

碳排放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分期购消费对大学生消费偏好的影响研究

市场风险偏好行为的阶段性实证

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研究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