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基于缩皱纹理的绵蚕识别技术研究+MATLAB程序(4)
光强和入射角度的选择:由于超眼本身自带光源是竖直向下的,而蚕茧的纹理的方向又是斜着的,不均匀的,在竖直向下的光强之下,遇到沟槽也是直接以0度的反射角反射出去,对纹理沟槽的体现不起什么作用,因此需要斜射光来让表面粗糙的沟槽起漫反射,让反射光来成像。由于实验器材的简陋,这里选择了利用手机自带的手电来提供光强,入射角度选定了右边45度,手电的光强也足够消除摄像体前面的阴影,拍出的上绵茧的图片效果较好。
图2.3 u=25mm 上茧s3 图2.4 u=25mm 绵茧m3
图2.5 u=10mm 上茧s4 图2.6 u=10mm 上茧s4
图2.7 u=1mm 上茧s7 图2.7 u=1mm 绵茧m7
比较三次拍摄的图片,第三组图片(图2.7和图2.8)可以较好的在图片像素的层次上看出上绵茧的区别,这是因为在对焦后物距u=1mm的前提下拍摄的图片,相当于蚕茧的中间部分的区域被放大了,本文后续的模型算法都是针对物距u=1mm的图像来处理的。上图直观的反映了上绵茧的区别,上茧的表面较为粗糙,其沟槽较深,沟槽的数量较多,上茧的蚕丝的密度较大,使得透光性较差,整张图片的基调显得较暗;绵茧的表面较为光滑,沟槽数目较少,蚕丝的密度较小,整张图片的基调较亮。这样经由后续的模型和算法尽量挖掘这方面的特征参数。
3 蚕茧图像预处理
由于超眼摄像机拍摄的图像(原始图像)受到外在条件限制和随机干扰的影响,使得图片存在大量噪声,需要将图像进行预处理[7][8][9]。图像预处理是将图像的不同特征分检出来交给识别模块识别,主要作用有改善图像质量,突出图像中需要识别出的有效信息,最大限度的将数据简化,提高图像在进行特征提取和识别等操作的可靠性。图像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很多,通常蚕茧图像需经过灰度化、图像增强、图像去噪等预处理[10],有时还需二值化处理,得到的图像方便后续蚕茧处理。文中采用的预处理流程图如图3.1。
图3.1 预处理流程图
3.1 灰度化处理
超眼摄像机拍摄的图片为彩色图,每个像素点是红色、绿色、蓝色(R、G、B)的三个分量的组合。通常而言每个分量占1个字节,这样一个RGB像素点需要24位来表示,为了简化数据减少数据量,采用灰度化一个像素仅需8位。尽管失去了一些颜色等级,但从图像的色彩和亮度来看,灰度图和彩色图的描述是一致的,说明纹理特征并没有缺失。
灰度模型中,灰度值采用1个字节表示,可表示的灰度范围为0-255。常用的灰度化有四种方法:分量法、最大值法、平均值法、加权平均法。文中的蚕茧图像采用加权平均法实现灰度化,由于人眼对绿色的敏感最高,对蓝色敏感最低,基于视觉心理学,将三个分量以不同的权值进行加权平均。按下式对RGB三分量进行加权平均能得到较合理的灰度图像(如下图3.2): 。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
盘式制动器制动系设计+文献综述
下一篇:
XM40加工中心回转工作台的结构设计
基于DEFORM的棒材旋转挤压工艺研究
基于弹性联接的杯形柔轮...
基于瓶颈的生产线动态平衡研究
ANSYS基于舰船的精密冲击防护装置设计
基于MATLAB+ADAMS的电动轮椅的联合仿真研究
基于ADAMS的6L20型柴油机运动仿真研究
基于NAPA的57.2m内河油船总体设计+CAD图纸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