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Ⅰ)确定汽车悬架系统的组成,并建立其数学模型;

(Ⅱ)建立液力减振器特性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

(Ⅲ)制定控制策略、设计控制器;

(Ⅳ)搭建悬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计算;

(Ⅴ)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优的控制策略;

(Ⅵ)设计控制系统的外部硬件。

第二章 悬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2。1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半车数学模型的建立

2。1。1被动悬架半车数学模型的建立

由于难以对真实的悬架系统进行试验,所以需要用MATLAB/SIMULINK来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以验证系统的有效性。

首先需要建立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力学模型。为了简化仿真过程,在这里使用半车模型。图2-1为被动悬架系统的半车力学模型示意图。

图2-1 被动悬架系统的半车力学模型来:自[优E尔L论W文W网www.chuibin.com +QQ752018766-

图中,为前非簧载质量(即:前轮质量),为后非簧载质量(即:后轮质量),为前轮刚度,为后轮刚度,为前悬架刚度(即:前弹簧刚度),为后悬架刚度(即:后弹簧刚度),为前轮的路面输入,为后轮的路面输入,为前非簧载质量(即:前轮)的垂直位移,为后非簧载质量(即:后轮)的垂直位移,为前轮上方簧载质量的垂直位移,为后轮上方簧载质量的垂直位移,为簧载质量(即:车身)质心的垂直位移,为簧载质量(即:车身)的转动惯量,为簧载质量(即:车身)质心的角位移,为前悬架的阻尼,为后悬架的阻尼。

如图2-1中簧载质量上所示的点即是其质心。在半主动悬架系统中,每个车轮上的控制阻尼力由相应的阻尼可调式减振器提供。假设把这点当作是质心位移和车体角位移的原点,则按牛顿法列前、后非簧载质量(即:前、后车轮)的运动方程

上一篇:SolidWorks20T拉压试验机设计+CAD图纸
下一篇:ANSYS+APISTD623钢制截止阀设计+CAD图纸

载人潜水器耐压壳体结构...

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2023字】

无机房电梯机械锁定装置...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可靠性分析【2586字】

對压力容器的机械强度可...

國内外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可变频應急电源的應用-炼...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