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虚拟角色商品化的著作权开题报告(2)
三、发展趋势
商品化权处于人格权与知识产权的边缘地带,是一种边缘性的权利,商品化权范围的确定还依赖于其他相关权利的确定,而其他相关权利本身也处在变化之中。我国理论界在保护模式的探讨上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采取独立的保护模式,即设立独立的商品化权,在立法上正式确立商品化权的合法地位,不再让商品化权成为人格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民事权利的影子而存在。另一种观点主张采取综合保护模式,将对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纳入现有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采用著作权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不同法律综合保护模式。
现今,学者们主要从以上的两种保护模式去讨论研究关于对虚拟角色商品化的保护,从虚拟角色商品化的一般理论到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结合各国的案例去分析如何保护虚拟角色的商品化,但是学者会逐渐关注虚拟角色商品化在著作权法上的保护。笔者认为,虚拟角色侵权纠纷日益增多,角色创作者、角色利用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严重失衡,需要著作权法提供全面保护。由于现行法律的空白和理论上缺乏足够的支持,法官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所以,以后学者的关于虚拟角色商品化保护研究方向必定向著作权法靠拢。
四、启发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虽日趋完善,但对虚拟角色的保护仍显不足。虚拟角色保护的权利基础是虚拟角色的商品化权,是伴随着生产力高度发展而出现的有别于传统知识产权的新型权利。而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审理具体案件时,并没有考虑到虚拟角色独立存在的特殊性,这导致法院的判决各具特色,传统知识产权法对虚拟角色的保护力不从心。
综观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很少有人通篇以著作权法为核心潜心探讨,要么在虚拟角色方面上在知识产权法大范围的研究,要么在虚拟角色的分支动漫角色上研究著作权法上的保护。对于著作权法在保护虚拟角色不同类型方面的局限等问题的思考更是寥寥无几。综上所述,笔者将从虚拟角色保护的一般理论入手,剖析著作权法保护虚拟角色局限提出相应出路,以期对理论和实践有所意义。
附:参考
文献
目录
[1]刘亚军,曹军婧.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法律保护刍议——美国实践的启示[J]. 当代法学,2008,04:53-59.
[2]黄菲. 角色商品化权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王丽.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法律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2.
[4]关晋鹏. 论虚拟角色的知识产权保护[D].山西大学,2011.
[5]韦欢.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外延的辨析[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02:95-96.
[6]李扬. 动漫角色版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
[7]高聪. 论虚拟角色的著作权法保护[D].辽宁大学,2013.
[8]吴汉东. 形象的商品化与商品化的形象权[J]. 法学,2004,10:77-89.
[9]梁爽. 虚拟角色商品化的知识产权保护[J]. 商,2013,05:73.
[10]季连帅.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对虚拟角色的保护[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04:47-49.
[11]聂睿琦. 论动漫角色的著作权保护[J]. 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10:91-93.
[12]张丹丹. 著作权法在保护虚构角色形象方面的局限及对策[J]. 法学,2010,04:75-85.
[13]谭轩盈. 浅析动漫角色的著作权法保护[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100-102.
[14]祝建军. 角色商品化的著作权法保护——以“米老鼠”卡通形象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为例[J]. 知识产权,2008,02:45-49.
[15]黄洁. 试论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客体[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22-25.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国际黄金价价格波动因素开题报告
下一篇:
海上保险合同免责条款开题报告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
紫陵阁
弹道修正弹实测弹道气象数据使用方法研究
林业机械作业中的安全性问题【2230字】
大学生就业方向与专业关系的研究
适合宝妈开的实体店,适...
组态王文献综述
浅谈动画短片《天降好运》中的剧本创作
淮安市老漂族心理与休闲体育现状的研究
人事管理系统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