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盈余管理指标的选择—财务重述

(1)财务重述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中发生财务重述的企业越来越多,很多企业在公布年报之后,继而发布补充、更正公告,给投资者和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带来不便甚至是误导。截止至2013年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有2109家,其中年报重述公司有339家,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16。1%。具体情况见表4和图4:

表4  财务重述公司数量表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年报重述公司数量 220 217 216 279 339

A股上市公司数量 1580 1643 1874 2028 2109

所占比重 13。9% 13。2% 11。5% 13。8% 16。1%

图4  财务重述公司数量趋势图

从以上的图表中可以看出,2011年以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问题日益凸显,2011-2013年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数量上升速度较快,所占重也在逐步上升。阅读关于财务重述带来的经济后果的文献可知,财务重述一方面会对投资者有不利影响,同时也使公司自身产生不利后果。在投资者层面,由于公司进行财务重述就意味着前期公布的信息中存在着纰漏或差错,这必然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判断,从而使他们遭受损失;在公司层面,研究发现,财务重述会加大公司的信息风险并增加资金成本,而且极可能带来对公司的集体诉讼,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

财务重述不仅摧毁了股东的财富,还给公司带来不利后果,那么为什么财务重述问题近年来仍然愈演愈烈呢?研究发现,管理者出于达到薪酬契约、满足融资需求,迎合财务预期和高管人员预期等目的,会通过财务重述的方式,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下,通过修改前期财务报表来控制公司盈余数字,由此看来,管理者出于各方面利益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导致发生财务重述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大量研究主要考察财务重述的盈余操纵动机,将财务重述作为盈余操纵行为的表征。

(2)财务重述的盈余操纵动机

目前关于财务重述的大量研究主要考察财务重述的盈余管理动机,管理者可能出于达到薪酬契约、满足募集资金需求、迎合外部财务预期和高管人员预测的目的利用财务重述进行盈余操纵。

① 薪酬契约

公司实质上是“若干契约的联结”,依据Watts(1986)的观点:“契约不会减少(利益)冲突的成本(代理成本),除非契约各方能够确定契约是否被违反”,基于此种情况,投资者会希望对这些契约进行一些监督,以保证获取信息的可信程度。目前存在的关于产权和契约的文献都反映出,在制订契约的条款时,会计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影响,在落实这些契约规定时,会计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在公司运行中的一系列契约里,会计数据是其中的重要参考资料,例如高管薪酬规划、债务契约、公司规章制度等。这些契约常常是对公司各方面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一般来说这些约束都是依靠某些会计数据为衡量标准来进行的。出于这种原因,公司负责人容易为了增加个人利益,在落实这些契约时控制会计信息,采取盈余管理行为,尤其是面对与自己切身利益联系紧密的薪酬契约。论文网

上一篇:主成分分析对食品上市公司的效益分析及预测
下一篇: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相关问题研究

浅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核心财...

均胜电子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运行模式及相关问题研究

中国船舶公司年度财务报告SWOT分析

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

服装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安卓平台的二维码会议管理系统设计

华夫饼国内外研究现状

透过家徽看日本文化家紋から見る日本文化

高校体育场馆效益研究【2772字】

“时尚与旅游”电子杂志的设计制作

企业科研管理中统计报表...

ASP.net+sqlserver会员管理系统设计

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法律...

农村幼儿教育开题报告

家电制造企业绿色供應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