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增加企业竞争力。追求税后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当前,税收已经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大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有纳税人都有降低税负的强烈愿望,提供税务筹划活动能够减少现金流出量,变相达到增加现金净增加的目的,同时也延迟了现金流出时间,利用货币时间价值,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帮助纳税人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为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税后利润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纳税人必须依法、合理且充分地谋划其涉税事项,尽可能实现税负最小化。税务筹划既有利于纳税人少缴税款、降低税负、增加税后收益,又对纳税人准确进行投资经验决策、选择具有市场发展潜力和税后盈利空间的项目起到了积极性作用,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

(3)有助于贯彻国家的宏观政策。鉴于纳税人自身具有强烈的节税欲望,政府通过把握宏观政策,便可以影响纳税人生产和消费偏好,因此正确的税收政策导向将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良性的积极的正面作用。它促使企业在收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国家能更好地运用税收杠杆作用来达到引导企业投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促进资本的合理流动、优化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刺激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宏观纳税人开展税务筹划,科学优化选择纳税方案,也是国家实现税收经济调控职能的必要环节。

2.3税务筹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进行税务筹划时,征纳双方均应以现存税法及相关法律制度为准绳,在遵规守法的前提下,科学选择缴纳低税负的方案,还要注意正确进行纳税申报、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这一原则也是税务筹划与偷、欠、抗、骗税有别的关键。

(2)事前筹划原则。由于纳税义务一般具有滞后性,所以税务筹划是在具体的业务发生之前进行的,它是针对企业或个人涉税事项和纳税活动进行的一系列规划和预先安排。通常而言,税务筹划需要根据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的具体情况,做出综合性很强的有预见性的纳税方案,以减少税负,从而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3)经济性原则。税务筹划立足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而不是某一环节的税收利益,所以要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来判断税务筹划在经济上是否可行。理论上,当筹划利益高于筹划成本时,应该进行税务筹划;当筹划成本高于收益时,则不应开展税务筹划。当然还应该注意税务筹划存在的风险性,这就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和企业自身活动的发展变化等。

(4)全局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必须权衡整体经营活动,把它跟具体的经济环境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主要包括:同时兼顾相关各税种;综合考察相关年度的盈亏状况、课税情况及未来发展要求;综合考虑参与经济活动各方税负情况。

上一篇:中注协年报审计风险约谈机制研究
下一篇: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策划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经理权力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

C2C模式下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的研究

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股利政策的比较与选择研究

浅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公司资本结构的分析与选择研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