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融资偏好文献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以优序融资理论和S-M模型为基础设计了相关模型,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不仅丰富了我国不同行业融资偏好方面的研究,也能够为制造业企业融资和改革提供参考。全文共六章:第一章为引言,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第三章为模型设计与说明,第四章为实证结果与分析,第五章为制造业融资现状分析及对策,第六章为结论。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融资偏好研究简述

2.2  国内融资偏好研究综述

2.2.1  我国融资偏好顺序的研究

2.2.2  我国融资偏好影响因素的研究

2.3  文献综述小结

3  模型设计与说明

3.1  提出假设

根据文献综述可以发现,我国对于融资理论的研究大多由MM定理发展而来。然而在对于企业融资偏好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对融资偏好的内涵认识不清,多以静态量融资结构来衡量动态的行为偏好。事实上,只有在融资约束较小时,融资结构才有可能较真实得反映融资行为偏好的本质。(葛永波,2007)

偏好可以看做是主体愿意以某种方式获得某种物品的一系列选择特征,而结构特征则是由主体受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影响所作行为的静态结果,它未必能够准确反映主体的行为偏好。比如,某人想买一辆30万的车,自己现阶段只能拿出10万现金,其他财产无法马上兑现,剩下的20万只能先通过银行贷款获得,后期手头周转灵了再还贷。那么,此人的行为偏好应是“自有资金-银行贷款”,但是根据静态结构特征则是:银行贷款20万大于自由资金10万,若以此判断其行为偏好为“银行贷款-自由资金”明显不当。因此,基于融资特征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首先为股权融资的结论并不可靠。

在MM理论的基础上,优序融资理论从不对称信息这一角度研究融资偏好,由于市场的不完善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基于保障企业安全的条件下,使得企业在融资时首先倾向于内源融资,如果内源融资无法满足投资缺口,才会考虑用外源融资来满足其部分投资需要。并且,企业会从风险较低的债券开始,即优先选择债权融资,最后才考虑发行股票。此外,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通过对融资行为偏好和融资结构特征的描述性统计比较也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为“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因此,本文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1:企业在内源融资有能力满足投资需求时优先选择内源融资源:自~吹冰·论`文'网·www.chuibin.com/

假设2:企业在内源融资无法满足投资需求时所缺资金优先选择债权融资

3.2  模型设计

3.2.1  基本的S-M模型

Shyam-Sunder和Myers(1999)对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啄食顺序模型进行了修正,他们认为当一个公司的内部现金流量不足以支付实际投资和股利承诺时,公司将进行债务融资。除非当公司只能发行垃圾债券或者财务困境成本很高时,才会进行股权融资。基于S-M模型,他们通过对美国157家公司1971年至1989年共2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印证了Myers-Majuf(1984)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

上一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探究
下一篇:自由现金流量与公司治理的关联性分析

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

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经理权力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

C2C模式下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的研究

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股利政策的比较与选择研究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