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茯苓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探讨(2)
茯苓中除了含有大量多糖之外,也还含大量的三萜类成分。1954年,Cort首次从茯苓中分离出三萜类成份,至今为止,已有39种三萜类物质被发现[3]。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茯苓具有健脾利水、养心安神的功效。现已证明多糖类物质是茯苓抗肿瘤的活性成分,但多糖是否具备健脾、利水和安神功效,还是三萜类和多糖共同起的作用,均有待于药理试验进一步验证。
其实茯苓多糖已被国内外学者研究了近50年。最早的茯苓多糖的报道见于1957年,Warsi首次报道了茯苓的主要成分为葡聚糖,其主要结构为β-(1,3)-葡萄糖聚合体[4]。后来研究证实该结构为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基础。
在1983年,日本学者Kanayam分离出一种β-(1,3)-(1,6)-D葡聚糖,并揭示了该多糖同样具有抗肿瘤活性[5]。1999年,Rhee等人[6]用碱性提取法分离出一种糖基复合物(PCSC22),其中糖类物质占78%左右,肽类物质约占20%。
1.1.2 茯苓多糖的生理活性
茯苓在《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并认为本品久服安心养神、轻身延年,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茯苓的主要组成是茯苓多糖。大量试验证明,茯苓多糖及其衍
生物
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调节免疫等作用。
1.1.3 茯苓多糖提取方法
(1) 发酵醇沉法
陶跃中[7]以茯苓菌株HD08-10为研究材料,通过深层发酵,优化其发酵参数并确定其最适的发酵培养基;对茯苓发酵菌丝体多糖提取分离,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获得的多糖为原料合成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pachymaran,CMP),并优化其制备工艺;通过多步纯化、组分分析、理化结构性质鉴定等方法和手段研究CMP,并分析多种因素对CMP黏度的影响,为扩大茯苓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范围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有:
以菌体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为指标,对碳氮源种类及比例、pH值、培养温度、摇瓶转速、装液量以及接种量等参数进行参数控制研究: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最终确定了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发酵过程参数为:葡萄糖4%、蛋白胨0.75%、硝酸钾0.75%、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pH5.5、温度26℃、转速150r/m、装液量80mL、接种量6%。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茯苓发酵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参数进行了优化,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4.3h,提取温度73.8℃,水料比29.8∶1。此条件下茯苓多糖理论提取率达到2.45%,验证试验多糖提取率可达2.57%,模型与试验拟合较好,自变量与响应值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因此,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参数准确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此方法比以往野生或人工种植获得茯苓多糖,周期短,成本低。但是相较于其他方法较为复杂。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崇明传统老米酒的品质改良
下一篇:
一种烤香型猪肉香精的制备研究
马勃水溶性活性物的提取及其活性分析
不同的提取方法对莲藕渣多糖组分的影响
超微粉碎对莲子心活性成...
莲藕渣多糖的分离纯化
莲藕多糖对RAW264.7细胞PI3K-Akt及MAPKs通路的影响
葡萄籽提取物在鱼类食品...
超声辅助提取不同采摘时...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