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3。6。3 油脂抗氧化值(POV)的测定 28

3。7 讨论 29

结  论 32

致  谢 33

参考文献 34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桑叶是桑科属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为一种药食两用的资源,富含黄酮、生物碱类、多酚类等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等多种生理功能,其中桑叶多酚是其抗氧化性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1~4]。

多酚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活泼的羟基氧[5],植物体内富含多酚氧化酶,会终止生物体内的自由基连锁反应,从而清除自由基和消除自由毒性。桑叶中富含桑叶多酚,沈维治等[6]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桑叶多酚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分析表明,桑叶多酚含有8种单体酚,分别为:绿原酸、金丝桃苷、安息香酸、黄芪苷、芦丁、丁香酸、槲皮素、表儿茶素。其中,绿原酸是桑叶多酚抗氧化的核心类多酚单体之一。丁双华[7]研究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的桑叶多酚对四种菌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分别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绿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目前,桑叶多酚的研究多集中在提取工艺的优化方面,常用方法为溶剂浸提法,提取溶剂为乙醇。此外,杨上莺[8]等利用超声波的优点,辅助提取桑叶多酚。邓志汇[9]使用液氮对茶鲜叶先进行速冻,由于液氮具有低温、快速冷冻的特点,可以稳定茶多酚的活性物质,再用搅拌法提取其中的茶多酚,茶多酚的提取率会增加。桑叶中的多酚会在氢键和疏水键的作用下,与多糖、蛋白质等形成复合物,而有机溶剂可以有效断裂氢键[10],因此,桑叶多酚在水、乙醇、乙醚、乙酸乙酯等溶剂中溶解性良好,但却难溶于油脂。为了解决桑叶多酚在油脂中的溶解问题,一般采用乳化法、溶剂法等,但其得到的产品脂溶性不稳定,易氧化、对光、热、pH值等条件敏感。

脂类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近年来,由于它们具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与各种药物(亲水,亲脂,两亲性)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渠道的给药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以磷脂为基础的纳米载体如脂质体,微乳液以及各种固体、液体的脂质类型可以提高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脂质体(Liposome),是近年来一种较新的、研究较为深入的脂质囊泡体系,由双亲性脂质双分子层包裹某些活性物质后形成的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微型泡囊。脂质体双分子层膜结构特点为:其极性头部具有亲水性,非极性尾部具有疏水性,因此它同时具有水相和油相体系,可以用来包封、运载和缓释水溶性、脂溶性和两亲性物质[11] 。目前,国内外关于桑叶多酚脂质体的研究较少,为了克服多酚化合物本身的不稳定性,本实验拟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桑叶多酚脂质体,可以有效提高桑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提高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论文网

1。2 桑叶多酚

1。2。1桑叶多酚概述

桑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种植区域广泛,是一种丰富的药食两用的资源。研究表明,桑叶中富含多酚、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钙、钾,还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4]。

多酚是植物体内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张亮亮等[12]考察了14种不同品种的桑叶,其总酚含量在1。941%~3。831%之间,表明桑叶中多酚含量较高。桑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沈维治等[6]鉴定了桑叶多酚中的单体成分,其中,绿原酸与金丝桃苷两种多酚单体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其效果最强,结果表明,绿原酸是桑叶多酚抗氧化作用的核心单体成分之一。随着人们对桑叶多酚的研究深入,利用各种高新提取和分离技术,桑叶多酚制品的开发利用将得到广泛关注。

上一篇:芹菜素脂质体的制备
下一篇:银杏果脯的制备

低糖低脂焙烤食品馅料的开发研究

植物多酚白藜芦醇对ALEs的抑制作用

槲皮素与油脂氧化产物丙烯醛的相互作用研究

不同品种苹果的抗氧化活...

大孔吸附树脂XAD对火龙果...

天然植物多酚白藜芦醇降...

桑叶发酵液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