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本文的主要技术路线
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即在线商品评论信息可信度特征的甄选、特征的识别与量化以及可信度的计算,本文的技术路线如 1.3所示:
 1.3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
 2  商品评论信息可信度计量模型的构建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在线商品评论信息可信度的自动计算,因此,首先要确定在线商品评论信息的可信度的定义并确定其评判依据,在此基础之上完成在线商品评论信息可信度计量模型的初步构建。
2.1  商品评论信息可信度的定义及评判依据
2.1.1  商品评论信息可信度定义
可信度的概念来自于大众传播领域,一般认为被受传者所感受到的信源或传播媒介的一种品质,即不论其传播的内容为何而能令受传者无可争辩地信赖[40],因此可信度也可以称为可信度感知或评价[41]。可信度(Credibility)的定义和测量至今未达成共识。一般认为:一方面是指用户对信息的承认程度和相信程度,是一种主观判断;另一方面是指信息资源、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程度以及对客观现实的接近程度。需要指出的是,世界的“客观”并非世界原本的物质状态,而是一种主观认识结果。只能说是接近事实的本真面目,而非纯粹现象[42]。蒋盛益对微博信息可信度进行研究时指出,“可信”和“不可信”表示主观上对信息信任的程度,而不仅仅是狭义理解的客观上的“真”或“假”,反映了人们对信息的价值意义等方面的主观认知[32]。刘挺在针对互联网信息可信度问题[43]进行研究时指出:信息可信度是信息或信息源被信任的程度,“信”不等于“真”,“真”是客观的,“信”是主观的,“可信”只是说“值得信任”,并不代表经过了实地考察或实验验证,所以不是“真”。刘逶迤等则认为商品评论信息的可信度,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特别是在目前用户主动参与和互操作的 Web 环境下,用户对商品评论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可用性等的概括[13]。
在以往关于评论信息可信度定义研究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将所探讨的在线商品评论信息可信度定义如下:在线商品评论信息可信度是在目前用户主动参与和互操作的 Web 环境下,用户对商品评论信息的有用性、客观性、相关性、时效性、权威性、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等的主观判断
上一篇:Welch-Powell图的点染色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下一篇:正则半群的性质及应用+文献综述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基于分类器融合的RNA甲基化识别研究+源程序

基于时间序列电视节目收视率的统计分析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聚类分析及其应用

基于NPP数据的江苏省生态价值时空格局分析

基于C++的学生管理系统设计+ER图

基于GIS的淮安市居住区空间适宜性分析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