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1年Kurokawa和Magalhaes[13],将12个由雪崩二极管组成的振荡器在X波段采用了矩形波导腔的结构进行了功率合成。在谐振腔磁场最大的地方这些二极管被安装来实现全耦合,所以沿波导必须每隔λ /2来放置二极管对,如图2.4 所示。
 
     图 2.4 矩形波导腔谐振型功率合成器         
    Harp和Stover在1973年发明了圆柱腔合成方式[14],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圆柱在支撑每只二极管的同时还提供了二极管直流偏置。但是二极管具有负阻作用,会产生振荡,因而最终是通过圆柱腔中心处的输出耦合探针来完成能量输出的。当然也可采用波导输出结构。
上一篇:MATLAB和PRAAT汉语普通话情感识别
下一篇:51单片机便携式超声波液位仪设计+电路图+源程序

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基于双...

基于TCP/IP技术的转向架振动测试系统设计

基于PM2.5浓度的健康出行路径规划及实现

基于涡旋电磁波的新型雷达成像技术研究

基于相关滤波器的长期跟踪算法研究

基于ZigBee协议轨道交通环...

变分模态分解方法研究及...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