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基于C6000系列DSP BOOT的研究与实现(2)
1.2 C6000系列DSP自加载技术发展
TMS320C6000是TMS320系列产品中的新一代高性能DSP芯片,包含了定点C62X和浮点C67X处理器,到后续的C64X、C647x、C64x+、C66x系列DSP以及达芬奇系列处理器等[7-8]。早期的C6000器件提供的主要接口有I2C接口、多通道缓冲串行口、主机并行接口(HOST PORT INTERFACE,HPI)和EMIF,另外一些型号还提供了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接口(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PCI)。到C64X+系列时,以3核TMS320TCI6487为代表,这是一款专门针对无线基础设施基带应用的DSP。单核频率1.2GHz,集成了许多额外的高性能外设接口,如 IGbps 网口、3.072Gbps 天线接口和运行速率高达667 MHz的外部存储器接口等。C66x系列是TI最新的C6000 DSP,以4核TMS320C6670为代表。该芯片基于TI最新的Keystone多核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a Chip, SoC)结构,单核频率达1.2GHz,是专门为高性能无线架构的运用而设计的,基本上可用于所有的无线标准开发领域[9]。此外片上还集成了的高性能接口,主要有:4个通道的HyperLink,单通道速率12.5Gbps; 6条AIF2链,每条6.144Gbps; 2个SGMII口,每个 1Gbps;2通道PCIe2,每通道 5Gbps 的数据速率;以及第三代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Rate Thre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DR3),位宽为64bit,速度达1666MHz。PCIe可用于PC和DSP之间的互连。由此可预测,通信领域越来越复杂的DSP应用要求与不断发展的接口协议标准必定会促进DSP接口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的简单接口如SPI,发展到复杂接口如天线接口;从最初的低速率接口如PCI、HPI等,发展到高速率接口如HyperLink等,这些改进使得DSP系统数据传输的速率大幅度提高[10]。而DSP接口的不断发展,反过来也支撑了高性能多核DSP的发展与应用,从而更好地推动相关应用领域的发展。多种接口也使得DSP的自加载方法越来越多。早期的C6000系列的单核DSP主要有三种加载方式:不加载,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加载和主机加载。后来TI又发布了多种C6000系列多核DSP,如TMS320C6670、TMS320C6678等。随着DSP技术的发展,DSP自带的接口越来越多,自加载方式也越来越复杂。如TMS320C6678包括多种加载方式如SPI,EMIF,I2C,串行高速输入输出(Serial RapidIO, SRIO),Hyperlink等。单核DSP在市场上运用得较早,学术界对它的各种加载方式研究得比较多,基本上被广大业内人士掌握。而多核DSP如C6678的自加载方式,则普及度低得多。
1.3 论文研究内容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基于C6000系列的DSP 加载的研究,前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阅读TI手册,对C6000系列的DSP的内部结构以及boot原理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期主要是对DSP的自加载功能进行具体的实现,无论是单核DSP还是多核DSP,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都有多种自加载方式如SPI boot、EMIF boot、I2C boot、PCIe boot等等。由于条件限制,本次毕业设计以TMS320C6678为研究对象,对SPI与EMIF的加载进行了实现与验证。
1.4 论文结构安排
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C6000系列DSP的发展史,说明毕业设计课题的来源以及此系列DSP自加载的研究意义,最后给出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C6000系列DSP自加载的方法及原理:本章介绍了C6000系列DSP的多种加载方式,着重说明了单核DSP TMS320C6455的自加载原理与多核DSP TMS320C6678的自加载原理,最后简单介绍了一下毕业设计课题使用的硬件平台TMDXEVM6678L。
第三章C6000系列DSP自加载的实现:本章具体介绍了TMS320C6678的SPI boot与EMIF boot的功能实现。先简单介绍了SPI引导时各核的程序加载过程,再通过设计三个工程来具体实现SPI的加载功能,最后通过编写验证程序来验证SPI加载功能是否实现,在上电验证前,需要将拨码开关拨至相应的boot mode位置。EMIF引导加载实现的设计过程与SPI引导时差不多,具体功能实现有所差别。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基于TMS320C5509的函数发生器的设计
下一篇:
IRFPA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响应特性研究
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基于双...
基于TCP/IP技术的转向架振动测试系统设计
基于PM2.5浓度的健康出行路径规划及实现
基于涡旋电磁波的新型雷达成像技术研究
基于相关滤波器的长期跟踪算法研究
基于ZigBee协议轨道交通环...
基于QT的图像处理系统设计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