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TMS320LF2407A基于DSP数字控制系统的逆变器设计(6)
(6)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
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都是智能控制方式,模糊控制器有着以下优点: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不需要被控对象的精确
数学
模型;查找模糊控制表占用处理器的时间很少,因而可以采用较高采样率来补偿模糊规则的偏差。但模糊变量的分档和模糊规则数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隶属函数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人为因素,因此模糊控制的精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神经网络控制是模仿人的大脑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它的最大优点是不仅适应于线性系统 ,而且对非线性系统也适用,而大多数的系统(包括逆变电源系统)或多或少都带有非线性因素。神经网络控制规律的获得不依赖于系统模型,而且学习实例包含了各种情况,因此系统的鲁棒性特别强,适用于各种负载的情况。但是由于学习情况比较复杂,目前该方法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1.4 本文的主要定义与研究内容
电力电子的数字化是今后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许多新型的功率变换器都采用DSP控制。
本文围绕逆变器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全面介绍了数字化逆变器的工作原理、控制策略、硬件系统参数设计、软件系统设计做了深入的分析。
本文的研究内容:
1. PID控制逆变器控制系统数字化实现。(逆变器数字控制技术)
2. DSP实现SPWM调制。
3. 基于DSP数字控制逆变器的硬件电路设计。
4. 利用TMS320LF2407A构建一个1KVA的数字控制系统。
2 逆变器的构成与SPWM控制技术
主要介绍了正弦脉宽调制(SPWM)逆变器的主电路拓扑及控制方法。对SPWM控制逆变器的稳态原理、输出电压谐波含量与调制波进行了分析。而后,给出了DSP产生正弦脉宽调制波的原理。
2.1 逆变器主电路结构
中小容量逆变电路多采用半桥式逆变器结构,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中大容量逆变器电源一般采用全桥式逆变器结构。小容量逆变电源因为输出容量小,电压和电流不大,因此开关器件多选用电力MOSFET。而大容量正弦波输出的逆变电源因其电压电流一般都比较大,因此多采用IGBT作为其开关器件。
本文研究50HZ 1KVA的低频逆变器。
选用全桥结构,带有输出隔离变压器的主电路形式,采用MOSFET作为开关器件。
控制技术采用正弦脉宽调制(SPWM)。
图2.1 单相全桥逆变器主电路
2.2 正弦脉宽调制逆变技术
SPWM原理:以频率与期望的输出电压波相同的正弦波作为调制波,以频率比期望波高得多的等腰三角波作为载波,当调制波与载波相交时,由它们的交点确定逆变器开关器件的通断时刻,从而获得幅值相等、宽度按正弦波规律变化的脉冲序列。
SPWM逆变器按输出电压可分为单极性SPWM逆变器和双极性SPWM逆变器;按相数又可分为单相SWPM逆变器和三相SPWM逆变器;按同步方式又可分为同步式SPWM逆变器和非同步式SPWM逆变器。SPWM技术的应用与多重叠加法相比,电路结构简单,只需一个功率控制机,可调频、调压,功率滤波器由于工作频率的提高而体积显著减少,波形质量改善显著。
新型组合式逆变器:近年来,
国内外
越来越多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应用,如Buck型逆变器,Boost型组合逆变器,Buck-Boost等组合逆变器。这类新型组合式逆变器由两组DC-DC变换组成,工作于独立的对称方式。
2.2.1 双极性正弦脉宽调制
调制波和载波:调制波仍为正弦波,其周期决定于kf,振幅决定于ku,载波为双极性的等腰三角波,其周期决定于载波频率,振幅不变,与ku=1时正弦波的振幅值相等。
共12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上一篇:
Matlab的线性分组码及其子码的设计与仿真
下一篇:
配电网公共连接点谐波评估与仿真
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基于双...
基于TCP/IP技术的转向架振动测试系统设计
基于PM2.5浓度的健康出行路径规划及实现
基于涡旋电磁波的新型雷达成像技术研究
基于相关滤波器的长期跟踪算法研究
基于ZigBee协议轨道交通环...
基于QT的图像处理系统设计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