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以来,美国以Air Force Weapons Laboratory (AFWL)、俄亥俄州立大学电子科学实验室(Ohio State University,Electroscience Laboratory)为代表的一批科研机构对目标的“极点”这一特征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们开展了极点的计算方法、实验数据中提取极点的方法、简单散射体的极点分布、利用射线法解释极点的物理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最近几年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数据极点提取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极点用于目标识别的解决方案、媒质中介质目标的极点特征以及腔体的极点特征等方面。
国内对于由实验数据中提取极点的方法这方面的研究做得并不多。80年代初,西安交通大学的汪文秉教授和他的学生在极点物理意义及其理论求解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随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了一个全空域的冲激雷达实验室,在微波暗室中对金属球、金属平板、飞机缩比模型等目标进行了实验。近来,国防科大对原有的一套超宽带时域暗室测量系统进行了改进。改进后该系统脉冲源能够输出有效时宽为30Ps的窄脉冲,形成6GHz的瞬时带宽,确保了目标的前时反射回波和后时谐振响应同时被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