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及其核算问题研究(3)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是一个高度集中的交易场所,并且与现货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市场中大量的商品生产者、需求者及投机者,市场中的每一类角色都有着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他们会利用这些信息对商品的价格作出自己的预期,然后以预期的价格尝试交易,在通过大量的交易之后,便形成了均衡的价格。真实的需求状况以及在这一段时间内需求变动的走势都通过这种价格反映出来了。因此,这种价格既具有指示性功能,也有助于商品价格的稳定。
2.3.3 降低交易成本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和价格发现功能综合起来可以起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的功效。同时,因不同目标进行交易的人士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形成双赢的局面。
3 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
3.1 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概述
20世纪80年代初,衍生金融工具的业务在我国正式拉开序幕。首先登上历史舞台的是境外外汇衍生交易的代理业务。20世纪90年代初期,紧随着股票市场快速发展的步伐,债券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也开始不断发展并完善,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国开始从事国内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业务。我国开展过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主要有国债期货 、人民币外汇期货 、股指期货 、认股权证 和可转换债券 。
3.1.1 尝试阶段
1992年6月,上海外汇期货市场形成,这是由上海外汇调剂中心率先创办的,该市场主要交易的是人民币汇率期货;1992年12月28日,我国第一张国债期货合约正式出现,这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的,刚开始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交易量和交易规模很少,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4年,在1994年底,情况有所改善,市场开始逐步发展,步入正轨,交易规模才得以扩大。但由于之前没有交易衍生金融工具的经验,而且缺乏强有力的金融监管,再加上缺乏健全的法制和盲目的过度投资,从而引发了“327事件” 。事件过后,国债期货在发展的道路上也走到了尽头。1993年3月非正式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在海南首次出现,1994年11月认股权证交易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兴起,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最终将这些尝试叫停,只出现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最后都失败了。不过在此之后,中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的衍生金融工具。
3.1.2 发展阶段
1996年4月,国务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进行可转换债券的试点。1997年4月,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首次出现。2006年2月,利率互换交易由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在此之后,利率互换交易的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我国最主要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中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
2010年4月16日,经过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股指期货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推出。在股指期货上市之后,成交状况一路走高,截至2010年底,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成交量达45873295手,持仓量达115795手成交额约为410698亿元人民币。通过比较国内与国际股票及期货市场,内地股票市场的是世界第二大规模的证券市场,仅次于美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成交量也名列前茅,但在持仓量上有着巨大的差距。
3.2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障碍
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够完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会有许多困难。
3.2.1 利率未完全市场化
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由市场自身来决定利率,而不是进行人为的操作,通过市场内的竞争,金融市场会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利率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金融资源还不能够完全由市场来进行配置,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条件还不成熟。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管理者过度自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下一篇:
观光农业景观设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KMRW声誉模型互联网金融风...
金融业薪酬差距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市场的...
校园课间操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企业筹资风险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文本解读教学方法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金融服务贸易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组态王文献综述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
淮安市老漂族心理与休闲体育现状的研究
适合宝妈开的实体店,适...
大学生就业方向与专业关系的研究
紫陵阁
浅谈动画短片《天降好运》中的剧本创作
弹道修正弹实测弹道气象数据使用方法研究
人事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林业机械作业中的安全性问题【2230字】